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步步惊唐 铁火君王 这个大宋太不正经 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 扶你登基要杀我,卸甲归田你慌啥 镇国谋士 祸乱三国,我有神器 史上最强太子! 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734章 莫道孤臣能独断,庙堂博弈寸心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会典?兵志》载:“京营提督多授勋贵,兵部协理而不主掌,盖因祖制‘以勋贵镇京师,以文官理庶务’。” 成武二十一年辰时,谢渊揭京营积弊奏疏虽触帝心,然萧栎既忧防务废弛,又恐勋贵生乱,故在 “严查” 与 “安抚” 间摇摆;英国公张尧、定国公萧恒等勋贵则借 “祖制” 反扑,勾结文官集团阻挠复勘;谢渊虽握铁证,却需在帝意、勋贵压力、改革诉求间反复试探,终以 “有限改革” 破局,尽显封建朝堂 “权力平衡” 的残酷博弈。

丹墀陈弊意难平,帝心犹恐勋贵惊。

铁证虽藏三尺剑,权门仍结万丝营。

折冲只为江山计,妥协非因利禄轻。

莫道孤臣能独断,庙堂博弈寸心惊。

晨雾还未散尽,乾清宫的金砖上凝着一层薄霜,铜壶滴漏的 “嗒嗒” 声在空旷的大殿里格外清晰。谢渊立在丹墀下首,绯色官袍的下摆被晨风吹得微微颤动,手中那本蓝布封皮的《京营兵籍核查册》,却被他攥得纹丝不动。册页间夹着的两张纸,一张是玄夜卫北司送来的密报,上面用朱砂标出 “五军营虚额八千、神机营空饷三万两” 的字样;另一张是十余名京营士卒的血书,墨迹里还掺着未干的泪痕 —— 那是他三日前微服出京,在京郊营外的破庙里,从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卒手中接过的。

“陛下驾到 ——” 内侍的唱喏声刺破寂静,殿内文武百官齐齐躬身,谢渊的目光却越过人群,落在了前排的英国公张尧、定国公萧恒身上。张尧今日穿了件嵌着暗纹的锦袍,腰间玉带是元雄御赐的旧物,此刻正微微侧身,与身侧的吏部尚书李嵩交换了一个隐晦的眼神。谢渊心中了然,这京营积弊的盖子,一揭便会牵动半个朝堂的利益,今日这场奏对,绝非 “铁证如山” 便能轻易了断。

萧栎升座时,目光扫过殿内,最终停在谢渊身上。他认得那本核查册 —— 三日前谢渊递过一次,他压下了,只 “容朕三思”。此刻见谢渊再次持册而立,萧栎的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那是只有二人知晓的暗号:“莫急,审时度势。” 谢渊会意,却没有退缩。他深知,京营这潭水早已腐臭,去年宣府卫被瓦剌围困,京营承诺驰援的三千兵,到了约定之日竟只来了五百老弱,余下的名额全是张尧、萧恒安插的亲信子弟,挂名领饷却从不上营。若再纵容,下次危及的便不是边卫,而是京师。

“诸卿有事启奏?” 萧栎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却不失帝王威严。谢渊正欲出列,李嵩已抢先一步:“陛下,近日京郊传言‘勋贵克扣军饷’,实为别有用心之人挑拨离间。英国公、定国公提督京营十余年,兢兢业业,先帝在世时便赞其‘忠勇可嘉’,望陛下明察,莫要轻信流言。” 他罢,礼部尚书王瑾立刻附和:“李尚书所言极是!祖制以勋贵掌京营,本为‘亲亲尊尊’之道,若因些许流言便动摇根本,恐寒了下勋贵之心。”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多是些与张、萧二家有姻亲或故交的官员。谢渊看着他们义正词严的模样,忽然想起那名老卒的话:“大人,我们冬日穿的甲胄漏风,每日两顿稀粥,哪有力气操练?可国公府的公子,却日日在酒楼笙歌。” 他深吸一口气,跨步出列,将核查册高举过头顶:“陛下,臣有实据奏报京营积弊,非为流言,实为江山防务!”

萧栎的目光落在核查册上,又扫过张尧、萧恒瞬间紧绷的脸,沉吟片刻道:“谢卿,所言实据何在?” 谢渊正欲呈上密报与血书,周显忽然出列:“陛下,臣以为,京营之事重大,需玄夜卫与五军都督府联合核查,方可服众。谢大人孤身查探,恐有疏漏。” 周显是玄夜卫指挥使,按理该站在监察一方,此刻却替勋贵话,谢渊心中一凛 —— 看来张、萧二家早已打通了关节,连皇帝亲设的特务机构都有了掣肘。

张尧趁机躬身道:“陛下,周大人所言极是!臣愿将京营兵籍尽数交予都督府核查,若有半分虚额,臣甘受重罚!” 他语气坦荡,眼神却掠过谢渊,带着一丝挑衅。谢渊知道,都督府的官员多是勋贵兼职,让他们核查,无异于 “自己查自己”。他正要反驳,萧栎却抬手止住:“既如此,便命周显与五军都督府参事同查,三日后奏报。谢卿,你先将核查册交予周显,暂且退下。”

这分明是缓兵之计。谢渊握着核查册的手指微微发白,他看着萧栎眼中的犹豫,忽然明白 —— 帝王并非不信他,而是不敢全然信他。张尧、萧恒手握京营半数兵权,背后牵连着英国公府、定国公府百年积累的势力,若骤然严惩,恐引发兵变。萧栎要的不是 “一网打尽”,而是 “平衡”—— 既想清除积弊,又想稳住勋贵。

“陛下,” 谢渊没有交册,反而上前一步,“三日后再查,恐账册已改、人证已藏!臣恳请陛下准臣今日便与周显同查,且需御史台同往监督,确保公允!”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张尧脸色一变,正要开口阻拦,萧栎已点头:“准奏。周显,即刻率玄夜卫随谢卿查勘京营,御史台派三名御史同往,不得有误。”

谢渊躬身领旨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张尧狠狠攥了攥拳头,李嵩则微微摇了摇头。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走出乾清宫时,晨雾已散,阳光洒在丹墀的台阶上,照亮了每一道磨损的痕迹 —— 那是百年间无数官员走过的印记,也是无数次庙堂博弈留下的佐证。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核查册,封皮上 “京营” 二字被指尖磨得有些模糊,忽然想起永熙帝曾的话:“庙堂之上,没有非黑即白,只有利弊权衡。但有些弊,纵有万难,也必须除。”

周显追了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谢大人,陛下有旨,‘查实即可,不必深究’。” 谢渊抬头看他,周显的眼中带着一丝复杂:“张、萧二家树大根深,逼得太紧,对谁都没好处。” 谢渊没有话,只是握紧了核查册。他知道,今日的查勘,不会是 “铁证如山” 的胜利,只会是 “步步试探” 的开始。但只要能揭开这积弊的一角,让阳光照进去,便不算徒劳。

远处的宫墙下,几个太监正在清扫落叶,谈笑着 “今日儿真好”。谢渊望着那片明媚的阳光,忽然觉得手中的核查册重了许多 —— 那里面不仅是军饷、兵额的数字,更是万千士卒的生计,是大吴京师的屏障。他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向京营方向走去,丹墀上的阴影落在他身后,却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庙堂博弈虽险,可为了江山安稳,这一步,他必须踏出去。

辰时一刻,乾清宫内,谢渊持《京营兵籍核查册》跪地奏报,话音刚落,萧栎尚未开口,吏部尚书李嵩已抢步出列:“陛下,谢大人所奏恐有夸大!张尧、萧恒提督京营十余年,先帝在世时从未有过非议,怎会骤然出现五万虚额?” 礼部尚书王瑾亦附议:“祖制以勋贵掌京营,实乃‘亲亲尊尊’之道,谢大人此举恐动国本!”

谢渊抬头,目光直视萧栎:“陛下,玄夜卫暗访十日,录得士卒口供三十余份,查获张尧府之军饷’入账流水,绝非夸大!若再纵容,宣府卫之危恐再现京师!” 罢欲取出士卒血书,萧栎却抬手止住:“谢卿先退下,朕需三思。”

待谢渊退出,萧栎看着疏稿上 “虚额五万” 的字样,指尖敲击御案 —— 他深知京营积弊,却张尧、萧恒手握京营半数兵权,且背后牵连十余勋贵,若严惩恐引发兵变。沉吟半晌,他召周显入内:“你与谢渊同查京营,但需谨记,‘查实即可,不必深究’,莫要逼反勋贵。” 周显心领神会:“臣遵旨。”

此时的谢渊立在宫门外,见周显奉诏而出,已知萧栎意动却存顾虑 —— 这场改革,绝非 “持证直言” 便能成功,需步步为营,试探帝心底线。

辰时三刻,五军营营前,萧恒见谢渊与周显同来,已知皇帝态度暧昧,底气顿时足了几分:“谢大人,今日复勘可需按祖制,请五军都督府同监?” 谢渊道:“奉旨复勘,有玄夜卫与御史台足矣。” 萧恒却坚持:“若无都督府见证,恐有人你‘私设公堂’!” 僵持间,周显忽然开口:“国公所言有理,传都督府参事前来吧。”

谢渊心中一沉 —— 周显分明在拖延时间。果然,待都督府参事赶到,已近巳时。点兵时,萧恒早将挂名子弟藏于后营,只唤老弱士卒应付。谢渊问:“花名册上的‘千户李达’何在?” 萧恒道:“李达昨日奉命巡查通州卫,不在营郑” 谢渊看向周显:“可传通州卫总兵核实?” 周显却道:“些许事,不必兴师动众,先查下一人吧。”

巳时一刻,复勘过半,仍未抓到实据。谢渊暗自焦急,忽闻秦飞低声禀报:“大人,萧恒后营有异动,似在转移账册!” 谢渊当机立断,对周显道:“周大人监点士卒,我去后营查看军械!” 不等周显回应,已率人直奔后营 —— 果然见亲兵在焚烧账册,地上散落的残页上,“虚领饷银三千两” 的字迹清晰可见。

“拿下!” 谢渊一声令下,亲兵被按倒在地。萧恒见状,厉声喝道:“谢渊你敢擅闯后营!” 谢渊举起残页:“国公还要抵赖吗?” 周显见状,只得下令:“带回去审讯。” 然他暗中对秦飞使了个眼色 —— 审讯时留了情面,只录 “私焚账册”,未提 “虚领饷银”。

巳时五刻,神机营外,张尧早接到萧恒密信,将虚报的两千名额安插为 “临时辅兵”,并备好崭新甲胄让其穿戴。谢渊翻看名册,直指 “辅兵张潮:“此人既是辅兵,为何未编入操练队列?” 张尧道:“张承负责看守军械,无需操练。” 谢渊道:“取军械库钥匙来。” 张尧面露难色:“钥匙在兵部存档,需公文调取。”

周显再次打圆场:“辅兵本就非战兵,不必查军械库了吧?” 谢渊却寸步不让:“军械乃防务根本,必须查验!” 正争执间,萧栎派内侍传旨:“复勘速结,午时前奏报,不得延误。” 谢渊心知皇帝在施压,只得退而求其次:“张承既管军械,可识得佛郎机炮零件?” 张尧忙道:“自然识得!” 然张承拿起炮栓,竟不知如何安装,引得哄笑。

此时,秦飞匆匆来报:“大人,宣府卫急报,瓦剌游骑又至边境,请求京营支援!” 张尧立刻道:“陛下,京营需备战,复勘当暂停!” 谢渊却道:“正因备战,才需查清实额,否则派谁驰援?” 周显见状,只得草草记录:“神机营辅兵管理混乱,需整改。”

午时一刻,复勘奏报递入乾清宫。萧栎见周显只提 “账册焚毁”“管理混乱”,未提 “虚额五万”,心中了然。张尧、萧恒跪地哭诉:“陛下,谢渊故意刁难,欲夺我等兵权!” 李嵩趁机奏道:“京营乃勋贵所掌,谢大人一介文官,恐难服众,不如命五军都督府主理整改。”

谢渊出列反驳:“都督府多为勋贵兼职,整改恐难见效!臣恳请陛下赋予兵部‘暂掌京营提督权’,待整改完毕再还于勋贵!” 萧栎沉吟良久 —— 他既想借谢渊整肃积弊,又不愿彻底得罪勋贵。最终道:“张尧、萧恒削提督职,改任监军;谢渊以兵部尚书衔兼京营总协理,限期三月整改;虚额只清退两万,余下三万改为‘边卫预备兵’,由勋贵举荐将领统领。”

此旨一出,谢渊虽未全遂所愿,却得了整改之权;勋贵虽失提督之职,却保留部分兵权。李嵩欲再求情,萧栎却挥手退朝:“此事就这么定了!” 谢渊走出乾清宫,心中清楚 —— 这只是博弈的开始,勋贵绝不会善罢甘休。

未时一刻,兵部议事厅,杨武忧心道:“大人,只清退两万虚额,且让勋贵举荐预备兵将领,这与未改何异?” 谢渊道:“陛下有顾虑,不可强求。先清退最甚者,再从预备兵入手,逐步替换勋贵亲信。” 正商议间,户部侍郎张文派人送来公文:“京营饷银需等下月拨付,今日无银补发。”

谢渊一眼识破 —— 张文是萧恒姻亲,故意拖延。他对杨武道:“你去户部交涉,就若今日不拨款,我便奏请陛下查户部粮饷账目。” 张文听闻,只得勉强拨付一万两 —— 不足补发总额的三成。谢渊无奈,只得优先发放老弱士卒欠饷,对年轻士卒道:“余下欠饷,我定会追回,绝不食言。”

未时三刻,张尧、萧恒以 “监军” 身份来到京营,名义上监督整改,实则暗中联络旧部。张尧对神机营副将刘达道:“谢渊若要换将,你便称‘士卒不服’,拖延时日。” 刘达领命而去。谢渊得知后,并未直接处置 —— 他明白,此时与勋贵硬碰硬,只会让皇帝猜忌,需寻时机再动。

申时一刻,谢渊巡查五军营,见清退虚额后,营中仍有百余勋贵家仆挂名 “亲兵”,却不操练。他命人将这些人集中训话:“要么编入队列操练,要么即刻离营!” 家仆们却仗着主人势力,拒不从命。谢渊正欲发作,周显忽然赶到:“谢大人,这些人乃勋贵‘随营护卫’,祖制允许,不如暂缓处置?”

谢渊知周显是皇帝的眼线,只得妥协:“限三日之内,要么操练,要么离营,否则以‘抗命’论处!” 待周显离去,秦飞道:“大人何必退让?” 谢渊道:“周显在,便是皇帝在看。若我步步紧逼,只会落个‘专权’之名。”

申时三刻,谢渊接到边卫急报:“瓦剌游骑增至千人,请求京营派三千兵驰援。” 他立刻召张尧、萧恒议事:“需从神机营、五军营各调一千五百兵,明日出发。” 张尧却道:“新兵刚整训,恐难作战,不如从预备兵中调拨。” 谢渊道:“预备兵尚未操练,派去便是送死!” 萧恒附和:“监军有权建议兵源,我等认为预备兵可派!”

双方争执不下,谢渊只得奏请萧栎裁决。萧栎最终批复:“各调一千,新旧搭配。” 谢渊深知,这是皇帝再次平衡 —— 既不让勋贵完全掌控兵权,也不让自己独断。

酉时一刻,谢渊亲自挑选驰援士卒,将勋贵举荐的预备兵与老兵混编,又命岳谦亲自统领:“务必确保新兵安全,若遇战事,以老兵为主。” 岳谦领命而去。张尧见谢渊未派纯预备兵,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此时,李嵩派人送来书信,称 “愿协助清退剩余虚额,条件是保刘达等旧将留任”。谢渊看后冷笑 —— 李嵩想以 “妥协” 换利益。他回信:“清退虚额可商,留任贪腐将领绝无可能。” 李嵩见利诱不成,便散布流言:“谢渊借整改之名,安插亲信,欲谋京营兵权。”

酉时三刻,流言传入宫中,萧栎召谢渊问话:“卿可知外间传言?” 谢渊坦然道:“陛下,臣所荐将领皆为边卫有功之人,可查战绩;若陛下不信,可命周显监督任免。” 萧栎见他坦荡,又念及边卫驰援在即,便不再追问:“卿专心整改,莫要理会流言。”

次日辰时,京营驰援部队出发,谢渊亲自送校望着远去的队伍,他对杨武道:“待驰援归来,便是替换旧将的时机。” 此时,户部终于拨付剩余欠饷,张文亲自送来:“谢大人,此前延误乃账目混乱,非故意为之。” 谢渊知他服软,也不为难:“既如此,既往不咎,今后饷银需按时拨付。”

巳时一刻,谢渊开始整顿军械库,发现神机营仍有千余发铅弹被刘达私藏。他不再犹豫,命秦飞将刘达拿下:“私藏军械,延误边卫驰援,按律当斩!” 张尧闻讯赶来阻拦:“刘达乃老臣,愿以家产赎罪!” 谢渊道:“军法如山,岂能私了?” 当即奏请萧栎,以 “斩立决” 处置刘达 —— 这是整改以来,谢渊首次严惩勋贵亲信。

萧栎接到奏报,沉吟半晌 —— 他明白谢渊是在试探底线。最终批复:“准奏,但需安抚张尧,许其举荐新副将。” 谢渊接旨,心中松了口气 —— 皇帝虽维护勋贵,却也认可了他的军法处置。

午时一刻,刘达被斩于营前,京营震动,勋贵旧将再不敢公然抗命。谢渊趁机清退剩余虚额,将预备兵中的勋贵亲信替换为边卫老兵。张尧、萧恒虽怒,却因刘达之死不敢再阻。李嵩见势不妙,也收敛了动作。

此时,边卫传来捷报:“京营驰援部队大败瓦剌,岳谦将军立功!” 萧栎大喜,召谢渊入宫:“卿整改有功,朕欲加你‘少傅’衔。” 谢渊推辞:“此乃将士用命之功,臣恳请陛下将赏赐转赠阵亡士卒家属。” 萧栎赞道:“卿公而忘私,朕准奏。” 同时下旨:“京营整改延期三月,由谢卿全权处置,勋贵不得干预。”

谢渊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最终认可 —— 以一场胜仗证明了改革的价值,也让勋贵再无反驳的理由。

未时三刻,谢渊返回京营,张尧、萧恒前来见礼,态度已不复往日傲慢。谢渊道:“两位监军若愿协助整顿,可负责士卒优抚;若不愿,可奏请陛下回京。” 张尧、萧恒对视一眼,只得道:“愿协助整顿。”

片尾

此后三月,谢渊彻底清退虚额,更换贪腐将领,修缮军械,京营战力大增。萧栎最终下旨:“京营提督仍由勋贵担任,但需经兵部考核;兵部掌军政、勋贵掌军纪,相互制衡。” 这一制度,既保留了祖制,又实现了改革,成为大吴百年稳定的基石。

谢渊站在京营校场,看着操练整齐的士卒,心中明白 —— 这场博弈,没有绝对的赢家,却以 “平衡” 换来了江山稳固。他从未 “什么是什么”,却以隐忍、坚持与智慧,在帝意与权门的夹缝中,为大吴守住了京师屏障。

卷尾语

此案最精妙处,在于 “非独断而求平衡” 的博弈逻辑 —— 萧栎既非全然信任谢渊,亦非纵容勋贵,而是以 “削职留监军”“清额留预备兵” 的折中方案,维系权力平衡;谢渊既未因帝意摇摆而放弃改革,亦未因握有铁证而步步紧逼,而是以 “妥协换时间”“胜仗定乾坤” 的策略,逐步推进诉求;勋贵既非坐以待毙,亦非公然反叛,而是以 “祖制施压”“拖延阻挠” 的方式,试探底线。三方的互相试探与有限退让,终形成 “兵部掌军政、勋贵掌军纪” 的制衡制度,暗合明代 “文武相制” 的治国逻辑。

谢渊的胜利,非 “铁证必胜”,而是 “时机与分寸的胜利”—— 他懂得在皇帝犹豫时隐忍,在勋贵反扑时强硬,在胜仗后乘势而上,将改革诉求融入皇权可接受的框架内。这种 “不疾不徐、进退有度” 的政治智慧,比单纯的 “直谏” 更具现实意义。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整京营,不恃证而恃谋,不独断而恃衡,终在帝意与勋贵间寻得坦途,虽未全遂所愿,却成百年之制。” 此案印证了封建朝堂 “改革难在破局,更难在平衡” 的真理 —— 唯有读懂权力的边界,把握博弈的分寸,才能在不引发动荡的前提下,清除积弊,守护江山。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pmxs.net)玄桢记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女总裁的贴身保镖(我是三羊) 幸孕甜妻:娇妻,不准逃 九紫离火,人神绝恋 帝王无名 流量型前锋,复兴慕尼黑1860 王者:我!全职通天代 穿书后反派他要洗白 飒!害她花柳病惨死,重生贵女杀疯了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诸天之九门楼 矩阵生存:每天一个随机宝箱 网游之短刀行 全球升级:我觉醒了百万属性点 九叔:我为曹贼,当横推亿万界 霸总追爱记深情只为你 天降福星,两岁幼崽炸翻全皇朝 死神之御风刀 宋吹 网游:道士最弱?菜就多练! 菜地通末世:我囤亿万物资养大佬
经典收藏 武侠少爷 英雄联盟之战神王座 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 南陈帝业 迷雾星球的曙光 海宇龙图经 山水行记 铁火君王 沈家大小事 纳妾记 明末风云起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 大唐之神童降临 谋晋 回到古代成了个无赖 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 隋末之万钧之势 开局就要替太子进新房
最近更新 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 双经问渡 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 1627崛起南海 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 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祖宗们,时代变了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青金志 明末改革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巽风和吹王者归 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 八百铁骑,镇万界 风雪持刀人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