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首页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少帅夫人不爱了 男多女少,夫郎都有病 合离回娘家住茅草屋,赚钱养崽忙 触碰蔷薇 带着红包群回八零:肥女要翻身 从女武神开始横推千古 大胆热恋:霍总怀里撒个娇 剑荡诸天万界 无限:欢迎来到迷雾商店 侧妃乖软妩媚,一手茶艺上位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太阳经所统摄的营气和卫气,是风寒之邪初始入侵人体的两条途径。风邪会伤害卫气,寒邪则会伤害营气。卫气性质慓悍滑疾,它统领着气运行于脉管之外,其作用为疏泄,属性为阳,邪气容易侵犯,所以当风邪侵犯时,人就会出汗,这属于虚邪致病。营气性质精纯专一,它统领着血运行于脉管之中,其特性坚固细密,属性为阴,邪气较难侵犯,所以当寒邪侵犯时,人就不会出汗,这属于实邪致病。冬固然是寒冷的季节,然而春残留的寒气,秋末提前到来的寒气,都能使人致病。只要出现无汗,且实邪的证候表现明显,就可以称之为伤寒,并不一定都出现在隆冬时节。

太阳经与膀胱腑相互关联,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来看,经络属于表,而脏腑属于里。上篇中使用桂枝汤解肌,这是用来治疗风邪伤害卫气在表的病症,但未涉及卫分在里的情况,所以又设立了五苓散这一方剂,辅助桂枝汤来调和卫分在里的病变。此篇使用麻黄汤发汗,这是用来治疗寒邪伤害营气在表的病症,但未涉及营分在里的情况,所以又设立了桃褐当汤,辅助麻黄汤来攻逐营分在里的病邪。

至于发汗和攻下的方法如果使用不当,用药过度就会损伤正气,使阳气虚弱;用药不足则会导致热邪炽盛,损伤阴气。阳气虚弱,就会出现较多从少阴经阴寒转化的病症,因为太阳经与少阴经互为表里。阴气损伤,就会出现较多从阳明经阳热转化的病症,因为太阳经与阳明经会依次传变。这就是此篇中又会有四逆汤、承气汤等治法的原因。凡是风邪伤害卫气的虚邪致病内容已列于上篇,现在将寒邪伤害营气的实邪致病内容梳理为中篇,使读者能够先在心中领会大概意思,这样在临证开方时,自然就不会出现失误了。

患太阳病,有时已经发热,有时还未发热,但必定会怕冷,身体疼痛,出现呕逆,寸关尺三部脉象都表现为紧象,这种情况就叫做伤寒。

【注释】这里所的太阳病,就是上篇第一条所提到的脉象浮,头项部拘紧疼痛,怕冷的症状。营气,属于表阴。寒邪,属于阴邪。寒邪伤人,营气就会受到侵袭,这是因为它们同属阴类。已经发热的情况,是由于寒邪束闭在皮毛,汗孔密闭,阳气郁积而产生热。还未发热的情况,是因为寒邪刚刚侵入,还没有郁积化热,不久之后就会发热。怕冷,是因为受到寒邪的伤害,所以厌恶寒冷。必定怕冷,是无论已经发热还是尚未发热,都一定会出现怕冷的症状。寒邪侵入经络,所以身体疼痛。胃中的气机被寒邪向外束闭,不能发散,所以出现呕逆。寒邪的特性是劲急,所以寸关尺三部脉象都表现为紧象。这是承接上篇第一条论述太阳病,又同时具备这样的脉象和症状,就叫做伤寒,以此作为伤寒病的提纲。以后凡是提到伤寒的,都是指这样的脉象和症状而言。

【集注】方有执:“或”,是不确定的用词;“必”,是肯定的意思。“或”“必”,是指发热的早晚不一定,但怕冷的症状肯定会马上出现。

喻昌:仲景担心出现怕冷、身体疼痛、呕逆,又还没有发热的症状,会被误认为是阴经的病症,所以在篇首就早早揭示这些内容来加以辨别。

程应旄:伤寒病寸关尺三部脉象都紧,这与中风病寸脉浮、尺脉弱的缓脉有很大不同。症状与脉象都符合实际情况,然后才能正确地确定病名,这是太阳伤寒病,而不是中风病所能混淆的。

魏荔彤:伤寒和中风同样都有浮脉,但中风是浮缓脉,伤寒是浮紧脉。阳邪舒展疏散,所以脉象缓;阴邪劲急,所以脉象紧。同样是在表的浮脉,但一缓一紧,风寒之邪就截然不同了。

患太阳病,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腰痛,骨节疼痛,怕风,无汗并且气喘的症状,应当用麻黄汤主治。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一条,详细阐述了病症,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太阳经脉起始于眼睛内角,向上行至额头,交会于头顶,入颅内联络于脑,再返回出来,别行向下至项部,沿着肩膊内侧,挟着脊柱抵达腰部,下行至足趾外侧端。寒邪侵入太阳经,营血就会凝滞不畅,寒邪所赡部位,没有不痛的。营气受病会怕冷,卫气受病会怕风,现在营气受病却提到怕风,这是因为风动就会生寒,怕冷怕风二者其实是相关联的,没有只怕冷不怕风,或者只怕风不怕冷的。所以仲景在论述中风和伤寒的症状时,常常相互提及,由此可知中风和伤寒,不在于怕冷、怕风上区分,而在于症状的轻重程度上辨别。无汗,是因为伤寒属于实邪,致使腠理密闭,即便发热也不会出汗,不像中风属于虚邪,发热时会自汗。阳气被寒邪遏阻,所以上逆导致气喘。用麻黄汤主治,是因为它能解表发汗,驱逐邪气,使正气恢复。

【集注】成无己:寒邪会伤害营气,头痛、身体疼痛、腰痛,以至于牵连骨节疼痛,这是太阳经的营血运行不畅。

程应旄:头痛、发热,这在太阳病中都较为常见,然而身体疼痛、腰痛、骨节疼痛,这是寒邪伤害营气的表现,如果是风邪伤害卫气,就不会出现这些症状。怕风,在太阳病中也都有,但是无汗并且气喘,这是阳气被壅遏的表现,如果是风邪伤害卫气,就不会出现这些症状。找出相同的症状,进而区分不同的症状。

沈明宗:太阳经的邪气从皮毛侵入,郁滞肺气,使其上逆,所以导致气喘。而且寒邪主收敛,伤害营气就会使腠理密闭,所以用麻黄汤来发汗解表。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掉节)、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烤)、杏仁(七十个,用热水浸泡后,去掉皮和尖)

以上四味药,加入九升水,先煮麻黄,煮至水减少二升,撇去上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煮至剩下二升半,滤去药渣,温服八合,盖上被子使身体微微出汗,不需要喝热粥助汗,其余的护理方法与桂枝汤相同。

【方解】之所以称为麻黄汤,是因为以麻黄作为君药。麻黄性温,味辛且苦,其作用在于迅速升散;桂枝性温,味辛且甘,其功效在于固护肌表。此症属于邪气有余,所以以麻黄为主药,必能取胜;以桂枝监制,犹如节制之师。杏仁苦温,辅助麻黄驱逐邪气,使上逆之气下降;甘草甘平,辅助桂枝调和体内并抵御外邪。药物服用后进入胃中,在汗孔中运行气血,将营养输送到皮毛,这样就能使毛脉精气会合,微微出汗,在表的邪气必定会全部去除,不留余邪;疼痛停止,气喘平复,寒热症状立刻解除,不需要借助喝热粥来出汗。煮药时必须撇去上面的浮沫,是因为担心会使人烦躁,因其轻浮之气,容易导致气机上逆。方中不用生姜、大枣,是因为生姜的特性是横向发散于肌肤,会妨碍麻黄的迅速升散;大枣的特性是黏滞于胸膈,会妨碍杏仁的快速下气,这里想要使药力迅速直达病所,稍有迟缓就不够迅速,横向发散就无法升散。然而这是纯阳的方剂,发汗作用较强,如同单刀直入的将领,使用得当,一战就能成功;使用不当,就会失控而引发灾祸。所以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再次使用。如果发汗后病症没有解除,就应当用桂枝汤替代。这个方剂是仲景用来开表逐邪、发汗的第一峻猛之药。平庸的医生不了解它的用法关键在于盖被取汗,如果不盖被取汗,就不会峻猛,于是认为麻黄只能发表,不能治疗其他病症。哪里知道这个汤方与桂枝汤合用,名为麻桂各半汤,可用来调和太阳经留连未尽的寒热;去掉杏仁,加入石膏,与桂枝汤合用,名为桂枝二越婢一汤,可用来解除太阳经热多寒少的寒热;如果阳热盛于体内,无汗并且气喘,又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用来解散太阴肺经的邪气;如果阴寒盛于体内并且无汗,又有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可用来温散少阴肾经的寒邪。《金匮要略》中用这个方去掉桂枝,《千金方》中用这个方将桂枝换成肉桂,都名为还魂汤,用来治疗邪气在太阴经,突然中风昏厥,牙关紧闭,气息欲绝,服用后即可见效,而且都不需要盖被取汗。由此可知麻黄汤峻猛与否,在于是否盖被取汗。这是仲景运用方剂的精妙心法,岂是常人能够窥探知晓的呢!

【集解】王肯堂:这个方剂(麻黄汤)是为元气不虚的人所设。如果兼有时气,适宜用十神汤;兼挟暑湿,适宜用正气汤;兼挟寒邪,适宜用五积散;兼挟热邪,适宜用通圣散;兼挟食积,适宜用养胃汤;兼挟痰邪,适宜用芎苏散。按照王肯堂的意见确实很恰当。然而必须是病症兼见表里,邪气错杂,类似伤寒但又不完全是伤寒的情况,才可以在这些方剂中斟酌选用。如果脉象和症状与麻黄汤、桂枝汤所对应的病症相吻合,自然应当遵循仲景的治法来治疗。即使平素元气虚弱,或者平素有热,不适合用麻黄、桂枝的,也一定要按照刘完素、张洁古的方法,慢慢地斟酌治疗,这样才不至于误人。临床医生,应当详细审慎地对待。

吴绶:凡是伤寒病,寒邪在表,闭阻腠理,出现身体疼痛、拘急,怕冷无汗的症状,必须使用麻黄这样辛苦的药物,开发腠理,驱逐寒邪,使汗出而病解。只是在夏季炎热的时候,即便有这些症状,也应该加入凉药才可以使用,比如防风通圣散、三黄石膏汤之类。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注释】伤寒病第一,邪气侵袭太阳经,此时脉象应当是浮紧,或者已经出汗,或者还未出汗。如果脉象平静如常,这表明人体虽患病,但脉象未发生相应变化,明邪气不会传变到其他经。疾病初起时,呕吐尚未停止,很想呕吐,或者出现烦躁不安,脉象数急,这表明表邪未解,而体内已经有热邪生成,疾病有传变的趋势。此时适宜用大青龙汤发表解热,以遏制病势发展;如果表里都有热证,那么就应当用双解汤表里双解。

【集注】沈明宗:这是依据脉象来辨别病症,从而判断邪气是否传变。脉象浮紧,是太阳经的正常脉象,若脉象平静,就明邪气不会传至其他经。如果很想呕吐,或者烦躁不安且脉象数急,那么邪气向里传变的趋势已经明显,必然会传经发病。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注释】按照常规,伤寒病第二,邪气应当侵袭阳明经,第三应当侵袭少阳经。如果在第二、三,没有出现阳明证的不恶寒、反恶热、身体发热、心烦、口渴、失眠等症状,以及少阳证的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喜欢呕吐、口苦、耳聋等症状,这表明太阳经的邪气较轻、热邪较微,不会传至阳明经和少阳经。

【集注】程知:伤寒病第一在太阳经,第二在阳明经,第三在少阳经,第四在太阴经,第五在少阴经,第六在厥阴经,这只是一般的规律罢了!其中的变证多种多样,有只在一经发病而不传变的,有越过某经而传变的,有传一两条经就停止的,有发于阳经却随即传入少阴经的,有直接中伤三阴经的,有足经邪热过盛而传至手经的,还有因为用药不当而导致传变的。大致来,热邪乘经气虚弱时就会传变,如果经气充实就不会受邪,也就不会传变;阳邪强盛就会传变,阴邪强盛大多不会传变。所以经典中脉象平静为不传变,脉象数急为将要传变。又:足经从足部向上行至胸腹、头背,主宰着一身的纲领,所以寒邪侵入,就会在其经络上有所表现。而手经只在胸部和手部运行,不能主宰一身的纲领。邪气既然已经侵入足经,必然会传至手经,所以感受风寒较重的人,不仅头项疼痛,肩、背、肘、关节也会疼痛。圣人只提及足经而不提及手经,是因为足经可以涵盖手经,而手经不能涵盖足经,并非邪气不传至手经。五脏六腑十二条经络,气血相互输送,脉络相互连通,怎么会有只传足经而不传手经的呢!又怎么会有只伤足经而不伤手经的呢!虞民热邪先伤手经,寒邪先伤足经,其义也可以相互贯通。

程应旄:伤寒病划分六经,无非是依据病的深浅来确定范围。因为皮肤由太阳经所管辖,所以称为太阳经;肌肉由阳明经所管辖,所以称为阳明经;筋膜由少阳经所管辖,所以称为少阳经。所以华佗:伤寒病第一在皮肤,第二在肌肤,第三在肌肉,第四在胸部,第五在腹部,第六进入胃腑,这只是就躯壳的层次大概明病的深浅,而并没有使用太阳、阳明等名称。那么仲景划分太阳、阳明等经,也是为了划定界限,用以区分病症。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m.pmxs.net)【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飒!害她花柳病惨死,重生贵女杀疯了 药神归来 春色里 穿书后反派他要洗白 废材弃婿竟是天帝 英雄联盟之为了荣誉 东汉末年生存记 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 世子凶猛,造反是真敢啊 二次元王座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重生后每天都想低调 穿书之反派求求你不要再向我表白了 寻仙,一念缘起 最强反恐精英 身为反派女配,只想扶女主上位 开局帝族少主,伴生先天道体 逻各斯之主 玄修成神 柯南世界里的巫师
经典收藏 重生被换亲,改嫁侯府当主母 嫁六零高冷军官,一胎三宝 我在异世宠夫郎,科举又种田 她穿到幻界旅游顺便打妖怪 酒厂教父教你做人 似水流年浮生梦 剑荡诸天万界 重生之盛宠骄女 网恋得是一件严谨的事 我把原神世界搬空了 综漫:我在综漫的世界里等魔贾斯 灵泉之悍妇当家 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 京府女侯养崽日常 合离回娘家住茅草屋,赚钱养崽忙 倾浊 离婚后:我至尊弃少的身份曝光了! 重生八零管家媳 快穿之女配拒绝被吸血 谁进了异世不蹦跶
最近更新 开局之父母被赶出四合院 将军不敢骑白马 雷神公子 四合院,开局何雨水送走一大爷 神豪:她的顶级权力游戏场 快穿之猫猫的治愈手册 天行:祭山河 重生千禧,沪上九爷偏宠医学大佬 恶婆婆不洗白,只虐渣儿女 诱娶小可怜,京圈太子跪地吻孕肚! 重生78,开局被女知青退婚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凤舞九天【传奇商后妇好】 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 综影视从三生三世开始 精灵:我所幻想之世界 积道人 史前元尊 夺回空间!大小姐搬空家产去随军 原神:你好!旅行者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