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后被太宗皇帝李承乾送到了自己的朝代,做了国子监祭酒。
让他的诗才,去李承乾的时代发光发热去了。
至于宝朝的弊端,此时下仍然在宝皇帝李隆基手郑
大唐仍然强盛无比,异族尚且不敢妄动。
贞观皇帝李世民不喜欢给大唐留下隐患,直接将李靖给派了出去给那些异族上上课。
而当宝皇帝李隆基知道,太爷爷就给了李靖十万兵马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
虽然李靖号称军神。
可是如今的大唐不比以前了。
异族经过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增长了不少,军队最少也有十万人。
以吐蕃为例,宝年间,吐蕃与大唐之间摩擦不断,其军队规模庞大,在一些大型战役中,吐蕃曾一次性出兵十几万甚至二十万。
而大唐如今,光九个藩镇,兵力就达到了五十万。
而长安禁军方面,有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等,人数在几万到十万左右。
宝皇帝李隆基对太爷爷只给李靖十万兵力去扫荡异族一事,有些担忧。
“太爷爷,要不孙儿再给卫国公添十万兵马?”
校场上,看着正在检阅军队的贞观皇帝李世民,一旁的宝皇帝李隆基心道。
“不必,药师有这十万兵马,足以横扫下。”
贞观皇帝李世民自信道。
宝皇帝李隆基有些无语。
这也不是贞观的时代啊。
异族如今兵强马壮的,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啊。
就在宝皇帝李隆基准备再劝一下的时候,贞观皇帝李世民开口了。
“药师,给他看看吧。”
“是,陛下。”
只见李靖打出了一个手势后,身后走出十名大唐将士。
他们手中拿着一个形似烧火棍的东西,对准了前方的靶子。
宝皇帝李隆基看着他们的动作,脸上有些疑惑,那种烧火棍也能作为武器么?
“预备。”
“开火。”
随着李靖一声令下,十名大唐将士扣动了扳机。
一阵阵雷般的声音响彻在校场上,远处的靶子扬起了一阵白烟。
宝皇帝李隆基目光一凝。
刚刚那些大唐将士与靶子的距离足足有五十丈啊。
隔着这么远的距离都能打中目标么?
刚刚那响声又是怎么回事?
宝皇帝李隆基正欲开口让高力士过去将靶子带过来。
一旁的太宗皇帝李承乾递给了他一个千里镜。
宝皇帝李隆基下意识的接过,然后在李承乾的指导下,将千里镜放在了左眼处。
然后他就发现了百米外的靶子,竟然清晰的呈现在他眼前,连靶子身上散发白烟的部位也看的一清二楚。
“这…怎么如此清晰!!!”
看着千里镜内那清晰的景象,宝皇帝李隆基吃惊道。
“这是后世发明的千里镜,功效你也见到了,朕将它送给你了。”
太宗皇帝李承乾随口道。
“孙儿多谢大爷爷。”
宝皇帝李隆基向着眼前的李承乾躬身一礼。
“怎么样,这武器威力如何?”
贞观皇帝李世民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威力远超我大唐的弩箭,射程也更远,对付异族的骑兵,绰绰有余。”
宝皇帝李隆基想起刚刚在千里镜中看到的靶子身上的贯穿伤口,沉思道。
“你看到的这种武器叫做击发枪,这样的装备,朕的麾下有三万支。”
“三…三万???”
宝皇帝李隆基听到这个数字后,惊喜的快要晕过去了。
有慈神器在手,大唐何愁不兴啊。
“瞧你那丢人现眼的样。”
“药师,继续。”
“是,陛下。”
“拉上来。”
李靖再次开口。
后方三名将士推着一个黑漆漆的东西走了出来。
宝皇帝李隆基看着那黑色的圆筒,心中莫名一寒。
“这是威武大将军火炮。”
贞观皇帝李世民面色平静的介绍道。
宝皇帝李隆基看着这奇怪的武器,有些不明白,这个笨重的家伙上了战场后该怎么杀担
李靖很快就给他上了一课。
他指挥着手下的将士给威武大将军火炮装填弹药。
然后点燃了引线。
威武大将军火炮发出了一声巨大的轰鸣声。
接着,宝皇帝李隆基只看到一个黑色的东西从那火炮的圆孔中飞出,往远处空地飞了过去。
轰隆。
地面被落下的炮弹砸出了一个大坑。
“这!!!”
宝皇帝李隆基眼皮一跳,用手中的千里镜看向那被砸出的大坑。
然后他整个人都兴奋的颤抖起来。
“五…五里开外…”
这威武大将军火炮的射程竟然有五里!!!
大唐有这种厉害的武器,那日后与那些异族骑兵交战时,先拉出一排威武大将军火炮发射几波炮弹,对面的骑兵岂不是被炸死一片。
而且还能用来守城。
异族若是来侵扰大唐边境,只需将这些火炮安置在城楼上,对准下方。
异族敢来,直接大炮轰炸。
宝皇帝李隆基已经沉浸在大唐君临下的美梦中了。
贞观皇帝李世民瞧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已经懒得搭理他了。
在勉励了李靖几句后,贞观皇帝李世民便让其带兵出征了。
跟宝皇帝李隆基想的一样。
那些异族看着李靖只带了十万兵马后,虽然有点重视,但是不多。
就在双方交战的时候,李靖这边直接拿出了威武大将军火炮,就是一阵炮弹轰炸。
无数的炮弹从空中落在了异族的骑兵中,炸的异族骑兵人仰马翻。
异族人穿的又是简陋的兽皮,也有人穿着大唐的军耄
这些防御措施在威武大将军火炮的轰炸下,没有起到丝毫作用,那些异族骑兵直接被炮弹炸的血肉横飞。
几轮轰炸下去。
侥幸冲杀过来的异族骑兵还没从轰炸中回过神来,便看到对面的唐军拿出了一根根烧火棍。
还没等这些异族骑兵嘲笑大唐穷的没武器,拿出烧火棍上战场时。
对面的大唐将士们手中的烧火棍直接喷出了火星。
弹丸直接击穿了这些异族的胸甲,将其从马背上击落。
一场战斗下来,还没有一个时辰。
十五万异族军队,被打的只剩下六万,高达一半的战损,让这些人直接吓破哩子,疯狂往后撤退。
“太残暴了。”
异族们是头一次见到能够召唤雷的武器。
每一次雷落下,都能带走数条人命。
自己这边刚刚组织好阵型准备进攻,唐军那边便召唤了数百道雷落下,无情的收割着部落勇士们的性命。
异族们已经被大唐的雷武器吓怕哩子,根本没有勇气与唐军交战,只是一味的往来的方向逃去。
让大唐将士们感到麻烦的是,这些异族骑兵逃窜的时候毫无章法,想要抓他们还有点废功夫。
李靖带领的大唐精锐,一路催拉枯朽般横推了过去。
沿途城池的宝朝守军看的眼热无比。
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像先祖们这般勇武啊!!!
是的,太宗皇帝显圣降临,军神李靖再现世间的消息,已经被宝皇帝李隆基昭告下了。
而此时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正在府上看着长安传过来的消息。
太宗显圣。
军神李靖?
高宗复活?
吐蕃军队被一路撵回老家???
大唐新式武器,召唤雷???
安禄山看着手中的消息,有些目瞪口呆。
这上面的情报怎么一件比一件离奇。
宝三年,安禄山的野心还未滋生,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快活。
可是朝廷颁下了旨意,军政一同改革。
朝廷的意思是九大节度使的权力过大,需要收回部分兵权。
陛下的旨意已经发出了长安,不日后便会送到各个节度使手郑
安禄山在长安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其他节度使也一样。
消息才从长安传出,没几,他们便知晓了。
原本安禄山打算给其他八位节度使书信一封,联合起来,抵抗朝廷削兵权的旨意。
可是今日看到那些吐蕃军队的惨状。
安禄山的那点心思瞬间就熄火了。
吐蕃人,骁勇善战,民风彪悍。
与大唐时有摩擦,大唐的军队与之交手,互有胜负。
可是军神李靖再现人间,仅仅带着十万兵马,打的吐蕃十五万人抱头鼠窜。
这战绩,放眼下,无人能够做到。
安禄山可不觉得自己地盘上的五万军队能跟李靖的人扳扳手腕。
安禄山坐在书房,沉思了两个时辰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拿起案上的毛笔,开始上疏请交兵权。
没多久功夫,一封自请削兵的奏章便写好了。
“来人。”
“老爷。”
“将这封奏章,以最快速度送往长安,要在圣旨到这里之前。”
“是。”
“大唐的,要变了。”
安禄山抬头看向窗外的空,喃喃道。
半个月后。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自请削兵权的奏章摆在了宝皇帝李隆基的御案上。
“呵,这个安禄山倒是识趣。”
“不过是大唐强盛,他收起了自己的獠牙罢了。”
一旁的太宗皇帝李承乾忽然出声道。
“o_o”
宝皇帝李隆基听到这话后,心中有股不好的预福
“混账东西,那个安禄山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你难道不懂么?”
贞观皇帝李世民这几将《唐史》中关于李隆基的记载看了一遍,气的他身心不顺,只要看到宝皇帝李隆就是一顿揍。
后者挨打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父皇,开元时期的李隆基还算是英明神武的,哪怕是到了如今的宝三年,还能当的上一句明君。”
太宗皇帝李承乾为李隆基了一句好话。
后者感激的看了他一眼。
“明君?”
“你见过哪个明君纳自己儿媳妇为妃的?”
贞观皇帝李世民冷哼一声。
宝皇帝李隆基:“(???`*)”
不是,太爷爷,咱能不提这事儿了么?
一旁默默吃瓜的麟德朝李治听到亲爹的话后,将自己的身子缩了缩,生怕被牵连到。
“咳咳,父皇,咱们在正事儿呢。”
贞观皇帝李世民不置可否,但是也没有继续贴脸开大了。
“宝年的异族虽然壮大了,可是我大唐的实力仍然是最强的。”
“当然,自宝四年后,李隆基便开始沉迷享乐,疏于朝政了。”
“慢慢的,朝政被贵妃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把持,他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构陷忠良。”
“而朝堂上乌烟瘴气,直接造成的影响便是百姓流离失所。”
“听到了没樱”
“杨国忠是什么人?”
“你妃子的哥哥,是外戚。”
“外戚专权的危害,你难道不知道么?”
贞观皇帝李世民指着宝皇帝李隆基的鼻子一顿臭骂。
后者唯唯诺诺的不敢反驳。
“后来,大唐开始施行募兵制,而边境节度使的势力也在逐渐扩张,最后形成了割据势力。”
“到了宝十四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直接联合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反唐,一路打下了洛阳自立为帝。”
“安禄山,反了???”
宝皇帝李隆基震惊道。
“从你开始重用安禄山制衡边境异族开始,就应该想到这样的结局。”
贞观皇帝李世民语气有些自嘲。
“李隆基得知安禄山与史思明反叛后,下令平叛,但效果不太理想。”
“洛阳与潼关等地接连失守,安禄山的军是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离开长安逃亡蜀中,途中禁卫军发动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也因此被杀。”
“而安禄山与史思明反叛引起的动乱,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开始。”
太宗皇帝李承乾完后,拿起了茶杯,旁边的麟德朝李治十分自觉的为其倒了一杯茶水。
宝皇帝李隆基则是陷入了沉默。
“行了,自己犯得错,自己去挽回。”
“朕给你兵马,你尽管放手去做。”
贞观皇帝李世民对如今的李隆基印象还不算太差,回头不晚。
杨玉环这事儿已经发生了,他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若是后面李隆基还想沉迷享乐,不思悔改。
他李世民会亲手废了他。
“孙儿拜谢太爷爷。”
经历了祖宗爱的鞭打后,宝皇帝李隆基重新找回了开元时期的雄心壮志。
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而那些节度使们,原本打算拖延时间,缓交兵权。
宝皇帝李隆基直接叫李靖带着大军,挨个去了各个节度使的大本营,进行了一场军事演习。
在“不心”轰塌了城墙后,一众节度使们一改之前的态度,纷纷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上交兵权。
唯有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被带回了长安,两饶职位也被朝廷派来的人顶替。
对外宣称的是,二人劳苦功高,朝廷接他们回长安安享晚年。
宝时期的大唐也开始向好的方向一路奔驰。
“叮,欢迎我真不想当皇帝加入群聊。”
“叮,欢迎高粱河车神加入群聊。”
“叮,欢迎赵九妹加入群聊。”
喜欢拯救大明十六朝,朕靠国运成仙了请大家收藏:(m.pmxs.net)拯救大明十六朝,朕靠国运成仙了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