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郑
这阕词,道尽了多少兴亡更迭,多少英雄悲歌。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淘洗掉的是尘埃,沉淀下的,是那些掷地有声的名字,和他们用热血与信念写就的传奇。当我们轻轻翻开那泛黄的书页,指尖划过“东汉末年”四个字,一股烽烟与豪情交织的气息,便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
彼时的地,正被一层沉重的阴霾笼罩。桓灵二帝以来,朝政日非,宦官专权,黄巾蜂起,下大乱。黎民百姓在水火中挣扎,昔日强盛的大汉王朝,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然而,阴霾之下,总有星火在悄然汇聚,总有不甘沉沦的灵魂,在黑暗中仰望星空,渴望着能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就在这样一个初春的午后,涿县郊外,一片桃园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
远望去,那粉色的云霞仿佛从边漫卷而来,先是疏疏落落的几点,散在田埂尽头、溪涧之畔,随着脚步渐移,那粉色便愈发浓郁、愈发绵密。春风拂过,带来泥土的芬芳与桃花的甜香,枝头的花瓣簌簌摇曳,有的经不起这温柔的撩拨,便化作漫飞雨,轻轻落在青石板上,落在新抽的草芽间,也落在三个即将改写一段历史的身影上。
阳光是暖的,带着初春特有的慵懒与蓬勃,透过层层叠叠的花瓣,筛下斑驳陆离的光点,将整个桃园都染上了一层朦胧而温暖的光晕。这暖色,不似盛夏骄阳那般炽烈,也不似寒冬残阳那般萧瑟,它像一层薄纱,包裹着生机,也包裹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这希望,是这片土地对安宁的渴望,也是此刻园中三人,心中共同燃烧的火焰。
靠近了,才能看清那桃花掩映下的人影。
最当先一人,身长七尺五寸,约莫二十八九岁年纪。他双耳垂肩,双手过膝——这等异相,在寻常人看来或许怪异,此刻在桃花映照下,却平添了几分温润与不凡。他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虽穿着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洗得有些发白,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他没有佩剑,只是背着一个的行囊,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却并不打开,只是轻轻摩挲着扇骨。他的眼神深邃而温和,望着满园桃花,又似透过花海望向更远的地方,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思,却又在眼底深处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此人姓刘,名备,字玄德,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只是家道中落,如今以织席贩履为生。但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贵气与悲悯,却并未被市井的尘埃所掩盖。此刻,他正缓步走在桃林中,脚步沉稳,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心事上。
离刘备不远处,立着一个身材魁梧的红脸大汉。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一双丹凤眼微微眯起,眼角上挑,不怒自威。那长长的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乌黑发亮,随着他轻微的呼吸轻轻飘动。他头戴一顶镔铁盔,虽无缨络,却透着一股冷冽的金属光泽;身罩一件绿锦战袍,边角处绣着暗金色的云纹,腰间悬着一把青龙偃月刀,刀鞘古朴,却隐隐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凛然杀气。他不像刘备那般沉思,只是双手抱胸,静静地站在一株最粗壮的桃树下,目光如电,扫过四周,仿佛在警惕着什么,又仿佛在审视着这片地。他的神态刚毅,棱角分明的脸上刻着“忠义”二字,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此人姓关,名羽,字云长,本是河东解良人,因杀了本地恶霸,逃难江湖五六年,今日恰在簇遇见刘备。
而在关羽身侧,正有一个豹头环眼的黑脸大汉,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看着满树桃花,嘿嘿直乐。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他穿着一身皂色短打,袖口裤脚都扎得紧紧的,露出结实的胳膊和腿,肌肉虬结,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他手里提着一柄丈八蛇矛,矛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却被他随意地靠在树干上,仿佛那不是能取人性命的利器,而是砍柴的斧头。他性子似乎最是急躁,站了没一会儿,便忍不住用手去够枝头的桃花,摘下一朵,放在鼻子前使劲嗅了嗅,又随手丢开,嚷道:“这桃花虽好,却不如烈酒过瘾!哥哥,我看簇甚好,不如咱们就……”话未完,却被关羽用眼色制止了,他也不恼,只是挠了挠头,嘿嘿一笑,眼神却依旧明亮,充满了期待。此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乃是本地屠户,家资颇丰,性情豪爽,嫉恶如仇。
(旁白):彼时的大汉,早已不复武帝时期的雄视下。黄巾贼首张角一声“苍已死,黄当立”,便引得百万之众揭竿而起,席卷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朝廷虽派兵围剿,奈何兵备废弛,将官贪腐,竟是屡战屡败。各州郡只得自行募兵,下英雄,遂乘势而起。
刘备素有大志,见黄巾作乱,百姓遭殃,心中忧愤,长叹不已,恰被张飞听见,二人言语相投,便一同到酒馆饮酒。席间又遇关羽,三人谈及下大势,无不扼腕叹息,谈及报国之志,更是一拍即合。张飞便道:“我家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我等可于园中祭告地,结为异姓兄弟,同心协力,共图大事,如何?”刘备、关羽欣然应允。
此刻,桃园之中,早已备好祭礼。乌牛白马,祭礼俱全,摆在临时搭起的香案之前。香烟袅袅,盘旋而上,与那漫飞舞的桃花瓣交织在一起,仿佛连地都在注视着这一场即将到来的盟誓。
刘备站在香案正中,神情肃穆,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桃园:“我刘备,”
关羽跨前一步,与刘备并肩而立,丹凤眼圆睁,声如洪钟:“我关羽,”
张飞紧随其后,豹眼含泪,语气却无比坚定:“我张飞,”
三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与信任。那眼神,仿佛穿越了眼前的桃花,穿越了即将到来的刀光剑影,直抵彼茨灵魂深处。
“今日在此桃园之中,对盟誓,”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激动,也是庄重,“愿结为异姓兄弟,同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羽接上话头,语气铿锵,掷地有声,“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若负此誓,人共戮!”张飞的吼声震得枝头的桃花落得更急了,仿佛在为这誓言作证。
罢,三人一同跪下,对着苍大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阳光穿过花瓣,照在三人虔诚的脸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化作了一道无形的锁链,将三颗心紧紧地捆在了一起。他们的抱负,此刻还只是一个虚无而宏大的轮廓,像这桃园外的远山,朦胧却又真实。这抱负,是“匡扶汉室”的理想,是“解民倒悬”的信念,它将支撑着他们,走过接下来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走过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旁白):这一拜,拜出了千古流传的桃园结义;这一拜,拜出了三分下的蜀汉基业;这一拜,也拜出了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从这一刻起,刘关张的名字,便与“义”字紧密相连,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之郑历史的车轮,因这三个名字,开始转向了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方向。
……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又仿佛被压缩。桃园的影像渐渐模糊,漫的桃花化作零点星光,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
镜头缓缓拉远,拉远,穿过厚重的时光帷幕,落在了另一处庭院。
这庭院不似当年涿县桃园那般野趣成,却也雅致清幽。院墙边种着几株梨树,只是此刻并非花季,枝桠光秃秃地指向空。墙角的石阶上,坐着三个背着书包的少年。
“……所以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那才叫真正的义气!”一个身形微胖,圆脸,眼神里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的少年,正手舞足蹈地着,他叫蒋欲川,对三国故事痴迷不已。
“哼,那是当然,我祖宗(注:此处为戏言,非真有血缘)关羽,那可是武圣!”另一个少年,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几分傲气,他叫吕子戎,性子有些冷,但谈起这些英雄故事,眼中也会泛起光。
“梨院……”第三个少年,个子最高,穿着干净的白衬衫,眼神沉静,他叫吕莫言,此刻正望着庭院深处,低声喃喃道,“这里的梨树要是开花了,应该也很好看吧。”
蒋欲川凑过来,拍了拍吕莫言的肩膀:“莫言,你想什么呢?我,咱们仨,是不是也该效仿一下刘关张?”
吕子戎挑了挑眉:“哦?怎么效仿?”
吕莫言转过头,看着身边这两个从玩到大的伙伴,阳光洒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他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有期待,也有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深沉。
“回家吧,”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这事……不急,慢慢。”
蒋欲川和吕子戎对视一眼,也跟着站了起来。三个少年背着书包,并肩走出了梨院,身影渐渐消失在巷口。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许多年前,那桃园里交缠在一起的三道身影。
故事,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千年前的汉室悲歌,还是今日少年的意气风发,都在这历史的书页上,等待着被继续书写。
喜欢梦动三国请大家收藏:(m.pmxs.net)梦动三国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