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首页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步步惊唐 纳妾记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海宇龙图经 荆轲让我刺秦王 大秦:自称穿越者,祖龙跪了 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 大雪满风刀 尘埃山 朕只想做个昏君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70章 防寒装备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第一节:苦寒之困与装备之思

辽西的严冬如期而至,凛冽的北风如同刀子般刮过军营。王磊站在城楼上,望着操场上正在进行冬季训练的士兵们,眉头越皱越紧。尽管将士们咬牙坚持,但冻得发紫的面孔和不停发抖的身躯,无不昭示着严寒的威胁。

\"这样的气,莫作战,就是正常训练都难以为继。\"王磊对身旁的孙传庭叹息道,\"昨日又有十余名士兵因冻伤被送医,长此以往,我军冬季战力将大打折扣。\"

孙传庭颔首道:\"总镇所言极是。辽东苦寒,冬季往往持续四五个月之久。以往我军多采取守势,避而不战,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当日下午,王磊亲自前往医馆探望冻伤士兵。只见医馆内人满为患,军医们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兵,双脚冻伤严重,恐怕难以保全。见到王磊,兵挣扎着要起身行礼,却被王磊轻轻按住。

\"好好养伤。\"王磊为他掖好被角,温声问道,\"是如何冻赡?\"

兵声音虚弱:\"回总镇,昨夜站岗,靴子湿了,冻得没了知觉...\"

王磊面色凝重地走出医馆,立即召集各营将领开会。统计数字令人震惊:去冬因冻伤减员达八百余人,相当于整整一营的兵力。更严重的是,冻伤往往造成永久性损伤,许多士兵因此退役。

\"我们必须研制专门的防寒装备。\"王磊斩钉截铁地,\"不仅要让将士们保暖,更要保证他们在严寒中仍能作战。\"

任务交给了军工坊。工匠们首先从靴子入手。他们发现现有军靴存在严重缺陷:靴底过薄,容易渗水,且缺乏保暖层。老工匠周师傅提出采用多层结构:外层用油浸牛皮防水,中间夹羊毛毡保暖,内衬软布吸汗。

然而试验过程困难重重。第一批样品要么过于笨重,影响行动;要么防水不佳,容易浸湿。王磊亲自参与改进,他建议在靴底增加防滑纹路,并在靴筒处加设束带,防止积雪灌入。

与此同时,服装改良也在进校以往冬衣只是简单加厚,臃肿不堪,严重影响作战。工匠们尝试将棉袄改为夹层设计,内充羽绒,既轻便又保暖。但羽绒遇湿即失去保暖效果,这成了新的难题。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一个意外给了他们灵福某日下雨,工匠李二娃不心将桐油洒在棉袄上。第二他发现,洒了桐油的部分竟然防水。这个偶然发现让团队兴奋不已,立即开始试验桐油处理布料。

经过数十次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方:将布料在特定浓度的桐油中浸泡十二个时辰,再晾晒七日,即可获得防水透气的效果。王磊亲自试穿处理后的棉袄,在雨中站立半个时辰,内里依然干燥。

\"好!\"王磊赞许道,\"立即批量生产,先装备哨兵和巡逻队。\"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桐油处理过的布料僵硬不适,影响活动。工匠们又尝试调整配方,加入柔顺剂,终于研制出既防水又柔软的布料。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手套问题。传统手套要么过于厚重无法持械,要么太过单薄难以御寒。工匠们创新性地设计出分指手套:掌心部位加厚防磨,指关节处采用弹性设计,既保暖又不影响持握兵器。

头盔的防寒改造更是难题。铁质头盔在严寒中如同冰块,直接接触皮肤甚至会造成冻伤。工匠们想出在内衬加装毛皮的办法,但毛皮遇汗易腐。最终采用可拆卸内衬,方便清洗晾晒。

首批防寒装备在一个极寒的日子配发给了巡逻队。将士们惊喜地发现,新装备不仅保暖,而且轻便灵活。巡逻队长报告:\"今日执勤两个时辰,无一人冻伤,行动自如。\"

王磊并不满足,他要求继续改进。根据将士们的反馈,第二代防寒装备增加了更多实用设计:靴内增加活性炭包除湿,手套腕部加长防止进雪,棉袄添加可调节束带。

最令人称道的是\"应急保暖毯\"的发明。这种特制毛毯轻便易携,关键时刻可裹在身上保暖,甚至多人相拥而卧时也能提供保护。在一次突发暴风雪中,这种毛毯救了整支巡逻队的性命。

随着防寒装备的逐步完善,辽西军的冬季作战能力显着提升。将士们不再畏惧严寒,训练出勤率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冻伤减员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善。

消息传到京城,兵部特派专员前来考察。看到将士们在严寒中依然生龙活虎地训练,专员惊叹不已,立即上书建议在全军推广辽西防寒装备。

望着操场上冒雪训练的将士,王磊对孙传庭:\"有了这些装备,寒冬再也不是我军的障碍。相反,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优势。\"

在防寒装备的推广过程中,王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他命令各营选出代表,组成试穿组,对新装备进行全方位测试。这些士兵来自不同兵种,有着不同的作战需求,他们的反馈对装备的改进至关重要。

骑兵营的代表提出,马背上的动作幅度大,需要更灵活的服装设计。军工坊立即调整,在腋下和肘部增加弹性面料,确保骑射时不受限制。山地营的士兵则建议加强膝盖和肘部的防护,因为在雪地行军时经常需要匍匐前进。

最细致的改进来自哨兵们的建议。他们发现在极寒中站岗时,面部是最容易冻赡部位。于是工匠们设计了可调节的面罩,采用柔软的内衬,既保护面部又不影响观察。同时还配发了防雾护目镜,解决镜片结霜的问题。

王磊还注意到饮食保暖的重要性。他命令军厨长研制冬季特供食谱,增加高热量食物供应。热汤热食的供应时间也做流整,确保野外训练的士兵都能吃上热饭。更重要的是改进了送餐方式,采用特制保温容器,保证食物送到时仍然温热。

水分的补充同样关键。以往冬季饮水是一大难题,水囊中的水很快结冰。工匠们发明了双层保温水囊,内层储水,外层填充保温材料,确保饮水长时间不结冰。还配发了型加热包,必要时可以加热饮水。

随着冬季的深入,新问题不断出现。士兵们反映,尽管身体保暖良好,但武器在严寒中变得冰冷刺手。军工坊立即着手解决,为火枪握柄包裹防滑保温材料,为刀剑柄部加装皮质护套。

最巧妙的发明是针对弓箭手的防寒措施。工匠们发现弓弦在低温下容易变脆,于是研制了特制护弦套,既保护弓弦又不影响使用。还为箭壶加了保温内衬,防止箭羽受潮。

王磊还特别重视夜间防寒。他命令增配睡袋和防潮垫,改善士兵的休息环境。这些睡袋采用多层设计,外层防水,内层保暖,重量却控制得很轻,方便携带。

医疗队也配备了专门的防寒救护装备。担架加了保温层,药箱做了防冻处理,甚至连金疮药都改进了配方,确保在低温下仍然有效。

经过一个冬的不断改进,辽西军的防寒装备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从服装到装备,从饮食到医疗,每个环节都做了针对性优化。将士们的冬季作战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第二节:寒境砺兵与战力倍增

随着防寒装备的全面配发,辽西军的冬季训练进入全新阶段。王磊决定利用这个冬,开展一系列极端环境下的训练科目,全面提升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首先进行的是雪地行军训练。曹变蛟率领骑兵营进行首次长途雪地机动。出发前,军需官为每匹战马都配发了特制的马蹄防滑套和保暖马衣。士兵们穿着新式防寒装备,背负三日干粮,向百里外的预定地点进发。

行军途中遇到突发暴风雪。按照以往经验,这种气必须立即扎营避寒。但曹变蛟决定继续前进,检验新装备的极限性能。结果令人惊喜:尽管风雪交加,但将士们保暖良好,行动未受太大影响。最终部队按时到达目的地,无一人冻伤。

与此同时,满桂的步兵营在进行雪地防御训练。他们在深雪中构筑工事,演练雪地防守战术。新防寒装备让士兵能够在雪地中长时间作业,而不会像以往那样迅速失温。

最艰苦的要数山地部队的雪地攀爬训练。将士们需要冒着风雪攀登结冰的山崖。新设计的防滑靴底和防寒手套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训练中,一个队意外滑落冰崖,幸亏防寒装备提供了足够保护,只有轻伤。

王磊特别重视夜间防寒执勤。他让各营轮流在极寒夜晚进行哨位演练,检验防寒装备的持续保暖能力。结果发现,虽然新装备性能优异,但仍需每两个时辰轮换哨兵,以防意外。

随着训练的深入,一些新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护目镜结雾影响视线,金属武器部件冻手等问题。军工坊立即着手改进:为护目镜加装防雾涂层,为武器握柄包裹防寒材料。

饮食保障也是防寒的重要环节。军厨们研制出高热量冬季食谱,增加油脂和糖分含量。还发明了便携式保温食盒,确保野外训练时能吃上热食。最重要的是改进了饮水保障,采用保温水囊防止结冰。

医疗队也制定了严寒条件下的救护规程。他们发现传统担架在雪地难以行进,于是设计出雪橇式担架,大大提高了救护效率。还研制了防冻伤药膏,配发给每个士兵。

经过一个冬的强化训练,辽西军已经完全适应严寒作战环境。将士们不仅掌握了雪地行军、伪装、生存等技能,更培养了战胜严寒的信心。

开春前夕,王磊组织了一场大规模冬季演习。红蓝两军在雪地中进行对抗,全面检验冬季作战能力。演习中,部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寒环境适应能力,能够执行复杂的战术动作。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侦察营的表现。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在雪地中潜伏整日,成功渗透到\"敌军\"后方而不被发现。这种能力在以往根本不可想象。

演习结束后统计显示,冻伤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九成,部队出勤率保持九成五以上。这些数字让所有将领都感到振奋。

王磊在总结大会上:\"这个冬,我们不仅战胜了严寒,更锻造出了一支真正的全候铁军。从今往后,冬季将不再是我们的软肋,而是我们的优势!\"

防寒装备的成功研制和配发,不仅极大提升了辽西军的战斗力,更开创了明军系统化装备研发的先河。各地明军纷纷前来学习取经,辽西经验很快推广到整个北疆防线的部队。

望着在春雪中依然刻苦训练的将士,王磊知道,这支经过严寒淬炼的军队,必将成为保卫大明北疆的钢铁长城。而防寒装备的研制经验,也为后续其他特种装备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冬季训练的深入,王磊意识到需要建立专门的寒区作战教程。他命令参谋部编写《寒区作战手册》,详细记录各种严寒环境下的作战经验和技巧。这本手册不仅包括装备使用指南,还涵盖了寒区战术、生存技能等内容。

最宝贵的经验来自老兵们的实战心得。王磊特意召集有丰富寒区作战经验的老兵,将他们的经验系统整理。如何判断冰面承重能力,如何利用雪地伪装,如何在极寒中保持武器效能,这些宝贵经验都被收录进手册。

训练内容也更加专业化。工兵营专门研究雪地工事构筑,发明了快速筑垒法,利用积雪建造防御工事。炮兵营则攻克了严寒条件下火炮操作的难题,改进了发射药保存方法,确保低温下的射击精度。

骑兵的训练尤为艰苦。曹变蛟要求骑兵不仅人要防寒,更要保证战马的战斗力。他们为战马定制了全套防寒装备,包括马衣、蹄套等,还改进了马料配方,增加能量供给。最难得的是训练战马在雪地中奔驰的稳定性。

医疗训练也同步加强。军医们学习冻伤急救知识,研究严寒条件下的伤病特点。他们在野外设立临时救护所,演练雪地救护流程。还发明了雪地担架运输法,大大提高救护效率。

王磊经常亲临训练现场,有时甚至与士兵一同训练。在一次雪地潜伏训练中,他与士兵们在雪中埋伏整日,亲自体验防寒装备的性能。这种以身作则的态度极大鼓舞了士气。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辽西军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课目。特种营进行极寒条件下的长途渗透训练,侦察营演练雪地追踪技巧,甚至连炊事班都在研究严寒下的野战炊事技术。

最令人振奋的是,这些训练成果很快在一次实战中得到检验。一支建虏部队企图利用暴风雪偷袭,却被辽西军的哨兵提前发现。部队迅速集结,在雪地中展开反击,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

这场胜利充分证明了防寒装备和寒区训练的价值。将士们在深雪中行军如履平地,在严寒中作战勇猛如常,完全克服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战后总结时,王磊:\"这场胜利不仅是因为我们有好的装备,更是因为我们有适应严寒的战斗技能和坚强的意志。这才是真正的寒区作战能力。\"

冬季将尽时,辽西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寒区作战的主动权。他们不再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利用严寒环境,开展各种战术行动,让建虏部队疲于应付。

望着部队在雪地中矫健的身影,王磊深信,经过这个冬的锤炼,辽西军已经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候铁军,无论什么季节,什么环境,都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m.pmxs.net)回到明末做皇帝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世子威武 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末世天灾:囤积女神空间百亿物资 诸天之九门楼 逻各斯之主 柯南世界里的巫师 帝王无名 万物为契 穿梭影视世界从亮剑开始 穿书后反派他要洗白 传奇私服之最强钻石 重生八零管家媳 殿下他偏要以婚相报 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 宠妻撩欢:老婆,乖乖就情 韩定食 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嫡女重生,惹上暴君逃不掉 从杂役开始纵横洪荒 玄学王妃换嫁虐渣,疯批世子爷夜夜求哄
经典收藏 迷雾星球的曙光 大明:最强王爷 南国江山 世子凶猛,造反是真敢啊 寒窗读书人 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异世科技帝皇 血之孙吴 乱世扬明 重生之崇祯逆天改命 朕,九五至尊,立志砍死太上皇!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世子无双 海宇龙图经 大雪满风刀 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血雨腥风逆天行 爹,你穿越明末了 我在宋朝讲科学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最近更新 战国小大名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强汉之墨色如血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大魏第一武卒 沉默的战神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大周皇商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大秦哀歌 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开局中童生:凡女重走仙路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