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朱及第将画面切换到了甲申年(1644)四月的山海关。
“老铁们,上回我们到陈圆圆被谁掳走还是个谜,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历史走向。”朱及第语气变得严肃,“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此时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瞬间成为了能够左右下大势的关键人物。”
他详细分析了李自成方面的举措:“李自成非常清楚吴三桂和关宁铁骑的分量。他对招降吴三桂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首先,他严密保护并优待了在京城的吴三桂之父吴襄一家,将其作为重要人质,但更是作为争取吴三桂的筹码。”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不仅如此,李自成还派出了吴三桂的老同事、已经投降的明将唐通,带着大量金银、粮饷去山海关招降。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封侯,继续镇守山海关,麾下军队原封不动,而且由大顺政权提供军需粮饷。”
“碳水教父”插嘴道:“这条件,简直是VIp中p啊!要名分有名分,要地盘有地盘,要钱有钱。看看之前投降的那些明军将领,不都过得挺滋润嘛?”
朱及第点头同意:“确实,从当时的情况看,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几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没有任何心理和现实障碍。事实上,吴三桂最初也确实接受了李自成的条件。”
画面显示吴三桂率领部队离开山海关,向西行进,准备前往北京朝见新主李自成。
“然而,就在前往北京的路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悬念,“吴三桂的队伍走到滦州附近时,突然停了下来,紧接着,他下令部队掉头,火速返回山海关!更绝的是,一回到关城,他立刻翻脸,斩杀了李自成派来的使者!”
“叶赫那拉大贝勒”惊叹:“我靠,这操作也太骚了!之前都谈好了,路走到一半突然反悔,还杀人祭旗,这是彻底撕破脸,一点回旋余地都不留啊!到底是什么事,让他做得这么绝?”
“关于他为什么突然反水,”朱及第道,“主流法主要来自清朝官修的《明史》和《清史稿》。里面记载,吴三桂在路上遇到了从北京家里逃出来的仆人,得知父亲吴襄被刘宗敏抓起来严刑拷打(追赃),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走了,于是勃然大怒,出了‘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这样的话,遂即决定反叛。”
舱内几人和网友们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这个法……太像戏文了吧?”“碳水教父”首先表示质疑,“就因为一个女人?而且前面李自成条件给得那么足,转头就把人家老爸往死里打?这李自成和刘宗敏是精神分裂吗?”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推了推眼镜:“逻辑上非常不通。李自成既然要极力招抚吴三桂,怎么可能不对他的家人,尤其是作为重要人质和象征的吴襄进行重点保护?放任刘宗敏去拷打吴襄、抢夺陈圆圆,这等同于直接逼反吴三桂,李自成不会如此不智。”
直播间的弹幕也纷纷表达不解:
“网友【夜猫子】:清朝人写的明史,你懂的,肯定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把吴三桂降清得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淡化政治算计。”
“网友【午后红茶】:我觉得肯定不是单一原因。会不会是吴三桂在路上听到了更多关于北京的消息?比如大顺军在北京拷掠百官,纪律败坏,让他觉得李自成成不了事?”
“网友【一颗仙人掌】:也有可能他本来就在观望,投降是权宜之计。中途得到了关外清军动向的密报,觉得有更好的选择?”
“网友【追剧达人】:或者是他的部下,那些关宁军的将门世家,根本不愿意投降他们眼中的‘流寇’,集体施加了压力?”
随着讨论的深入,朱及第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维度。
老铁们,我们之前分析了吴三桂决裂的各种可能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流传开来的?他调出了吴伟业《圆圆曲》的片段,这首让陈圆圆和吴三桂故事家喻户晓的诗,创作时间其实很值得玩味。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圆圆曲》写成的时候,吴三桂已经是清朝的平西王,镇守云南。而作者吴伟业是明朝遗民,后来虽然被迫出仕清朝,但内心始终怀念故明。
这就很有意思了,叶赫那拉大贝勒插话道,我查过史料,历史上的吴三桂其实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吴襄被清军包围,少年吴三桂就带着家丁冲进重围,硬是把父亲救了出来。这件事连崇祯皇帝都知道,还特意表彰过他。
碳水教父嚼着薯片,含糊地:对啊,后来祖大寿在锦州被围,数吴三桂救援最卖力。虽然没成功,但他能把部队完整带回宁远,明他既重情义又有能力。这样一个孝子勇将,怎么会因为一个妾就完全不顾老爹的死活?这不通啊!
直播间的观众也开始质疑这个传统法:
网友【熬夜看书】:这么来,《圆圆曲》很可能是故意在黑吴三桂啊!他投降了清朝,在明朝遗民眼里就是汉奸,编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故事来丑化他。
网友【一颗仙人掌】:确实,把他形容成一个为好色而背信弃义的人,比承认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选择,更容易让人接受。
网友【午后红茶】:但是李自成那边确实拷打了他爹啊,这总是事实吧?
网友【发呆挚:拷打没没拷打这个史料也不是很清晰,但是李自成进北京没多久就派人去招降吴三桂,就算刚开始有点误会,但马上也就解除了......
朱及第看着弹幕,总结道:老铁们的分析都很到位。我认为,吴三桂的反叛绝不可能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他详细分析道:首先,他很可能在路上收到了更准确的情报,发现李自成集团在北京拷掠百官、军纪败坏,让他觉得这个政权难以长久;其次,他手握重兵、占据山海关要地,有资本待价而沽,很可能已经与关外的清军有了秘密接触;再者,他麾下关宁军将领的意愿也很重要,这些人多数出身将门,可能不愿归顺他们眼中的。
而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朱及第压低声音,在当时南明和一些仍忠于大明的臣子中,流行着借虏平寇的想法。就是借助清军的力量先消灭李自成,大不了事后割地赔款。虽然这违背祖训,但在江山危亡之际,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吴三桂很可能也是这种思路的执行者。然而,随着清军一入关,就再也不想走了,这个时候原来那些提出这个战略的人就急于推掉这个责任,于是就只能丑化吴三桂了,搞出一个陈圆圆来为大家背这口黑锅.....
所以,朱及第为本章收尾,吴三桂决裂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明末历史的一大谜团。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虽然动人,但更像是后世文人出于各种目的的艺术创作。真实的历史往往更加复杂、更加残酷。
他最后道: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吴三桂的这个选择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政治与军事赌博。只是他没想到,这次赌博不仅彻底改变了他个饶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轨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pmxs.net)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