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十万降卒中精选五千壮丁,与张清所率千余梁山旧部混编为新军,号羽军。此名取自庞万春九飞龙与张清没羽箭的绰号,暗喻子羽翼之意。
羽军中层将领皆由柴皓八百羽林军中历练出的青年才俊担任。这些曾随驾护卫的少壮派成为新军骨干,使羽军实为羽林军的延伸,注定成为柴皓最忠诚的武装力量。
随后柴皓又从秦明、鲁智深统领的控鹤军、虎捷军三千步骑中遴选精锐,将羽林军扩编至千人。其余淮西降卒则补充进各支禁军,形成良性循环——新军骨干必出自羽林,羽林新血则选自各军精锐。
柴皓将此制命名为羽林宿卫制。通过让将领以曾任子近卫为荣,既避免赵宋将不知兵的弊端,又能彻底杜绝陈桥 重演。即便主将生异心,由羽林系掌控的中层将领也会立即诛逆勤王。
方百花带来的数千江南兵马被柴皓效仿平阳公主李秀宁的旧例,命名为娘子军。方金芝与庞秋霞亦被编入其中担任女将。
娘子军并非全由女子组成,而是因主将为女子而得名。这些原属江南的兵卒甘愿追随方百花与方腊决裂,自然对她心服口服,对娘子军的称号也毫无异议。
至于如何掌控这支军队?答案不言自明——当主将皆是自己的女人时,整支军队便牢牢握在掌郑
卢俊义、关胜等人则按柴皓授意,从淮西降卒中挑选万人补充麾下,实力大增。这些兵卒早在归编前就受柴皓统御两月有余,即便日后转为官军,骨子里仍刻着柴皓的印记。
唯独宋江近乎光杆,心腹仅剩李逵与无用军师吴用。而李逵不通兵事……最终柴皓将王庆残部八万乌合之众尽数遣散——这些被裹挟的农民喽啰,正该放归乡里安居。
当柴皓在淮西创立羽林宿卫制并练兵越冬时,宣和五年悄然而至。
新岁伊始,大宋朝堂一派万象更新。盖因宣和四年九月童贯宣称收复幽州等燕地八州,王禀亦率河东军夺回云州等代北数州(唯长城外几州落入金军之手)。
自徽宗赵佶至满朝文武皆欢欣鼓舞,自诩功业超越前朝。虽未尽复燕云十六州,但得幽州等十三州已足令朝野振奋。赵佶被颂为五代以来最圣明的君主,大宋疆域在其治下达开国极盛。
御史钦差巡视幽州后奏报河北禁军治下太平祥和,赵佶愈发志得意满。宣和五年新春,朝廷大宴群臣犒赏三军,包括那支驻守幽州的河北禁军。
徽宗更依神宗复燕云者王的遗诏,封主帅童贯为广阳郡王——虽止郡王爵,却是大宋首位活着的异姓王,童贯自是欣喜若狂。
深宫中的徽宗赵佶浑然不觉,自己早已被蒙骗得彻彻底底!
下人皆知幽州王柴皓的威名,更知幽州是他亲手收复,唯独赵佶被童贯、蔡京等人联手欺瞒,对此一无所知!
赵佶更不会知晓,如今的柴皓不仅是幽州王,更已实际掌控淮西,成为名副其实的淮西王……
直到宣和五年开春,柴皓准备离开淮西北归,才命宋江上书朝廷,谎称淮西是由宋江、卢俊义率军收复。
得知淮西“收复”的消息,徽宗赵佶愈发欣喜若狂……
“哈哈!去年刚收复燕云十三州,设立燕山府路与云中府路,如今淮西反贼王庆也被楚州安抚使宋江、副使卢俊义率军剿灭,真是双喜临门啊!”
汴梁紫宸殿内,赵佶手持宋江与卢俊义的联名奏报,放声大笑。
淮西反王王庆的覆灭,在赵佶眼中,无疑是宣和五年的一大吉兆!
“启奏陛下,宋江、卢俊义等冉任楚州不过半年,不仅多次击退江南方腊的进攻,更顺势收复淮西八州,足见其忠勇为国!恳请陛下降旨封赏,以慰功臣将士之心!”
宿太尉手持笏板,上前奏道。
去年,他因招安梁山时未能招纳柴皓等人,又未能阻止高俅之死,被赵佶罢免官职。
年初,赵佶因“收复”燕云大赦下,宿太尉得以重返朝堂。
宋江与卢俊义的捷报,正是由宿太尉呈递。
若非如此,若让蔡京等人先见到奏报,必定会扣押文书,再将功劳揽到自己人头上。
尽管宿太尉在梁山招安时已对宋江的人品心生厌恶,但他为人正直,若宋江确有功劳,他也不会刻意隐瞒。
更何况,此战还涉及卢俊义、呼延灼、关胜等将领的功绩。
“好!他们虽曾是梁山贼寇,但既为朝廷立下大功,理当封赏!”
赵佶心情大好,去年因柴皓大闹汴梁的阴霾一扫而空,加之宋江等人收复淮西确有其功,当即决定下旨嘉奖。
就在这时,太师蔡京颤颤巍巍地出列:“咳咳!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此捷报恐有蹊跷!
宋江不过区区楚州安抚使,麾下仅剩不足万饶梁山残部。此前方腊攻打楚州时,宋江屡次向朝廷求援。
方腊是反贼,王庆亦是占据数州的反王,宋江连守城都难以抵挡方腊,又如何能攻城略地,一举收复淮西八州?
淮西王庆坐拥十万兵马,宋江区区万人,即便攻下城池,也必损兵折将。
攻克淮西八州八十六县,恐怕将士们都要拼光性命!
然而报捷的奏章里,竟只字未提伤亡。
难道宋江攻打淮西,竟能毫发无损?
蔡京这番话一出,不仅赵佶,连宿太尉也察觉异样。
宋江不足万饶队伍,如何击溃淮西十万大军?
更蹊跷的是,战报中全无损耗记载,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淮西!
这宋江莫非鬼迷心窍,竟敢谎报军功?
宿太尉暗自恼怒,深感被宋江蒙骗。他接到捷报时欣喜若狂,未及细阅便呈递御前,如今看来确实漏洞百出!
可事实却是,宋江确实近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淮西!
这全赖柴皓的威名震慑敌胆。
但朝堂上的君臣哪知内情?
即便知晓,只怕更要提防宋江——竟与反贼柴皓合谋欺君!
可笑的是,满朝文武包括蔡京在内,都不曾意识到他们与童贯联手,借柴皓之名已 过徽宗。
那场收复燕云的惊骗局,早让童贯获封广阳郡王,蔡京、王黼等人尽得封赏。
蔡京长子蔡攸作为童贯副帅,也得授国公爵位。
蔡京本人历仕数朝,官居太师、鲁国公。
如今蔡氏父子一门两国公,荣耀不输童贯的郡王头衔。
从太师到重臣,人人获利,谁又会向赵佶揭穿骗局?
但宋江之事却另当别论。
一则确实破绽百出,二则蔡京欲为党羽争功。
陛下,蔡太师所言极是!
已晋封郡王的童贯身着蟒袍,意气风发出列:不过收复淮西这等大事,谅宋江不敢作假。只是这功劳,未必该记在他头上。
宋江的上峰——淮南东路宣抚使辛兴宗,原系西军熙河路大将。臣北伐燕云时,特举荐他镇守淮南抵御方腊。
想是听闻臣与刘延庆收复燕云,他便主动出击淮西欲立新功。只是武人拙于文墨,撰写捷报颇费周章。
倒是这宋江,想必随征立了些微末功劳,却贪功心切,竟越级将捷报直呈朝廷......
童贯这番辞,倒显得合情合理了。
淮南东路宣抚使辛兴宗统领淮东大军攻占淮西,这样的战功自然该归他所营—毕竟他出身西军,又手握重兵。
童贯对此深信不疑。他带兵多年,怎会相信宋江那区区万人能拿下淮西?
更重要的是,辛兴宗是童贯的心腹!
而负责军需的淮南东路转运使,则是蔡京的孙女婿……
于是,几位权臣轻描淡写间,便将功劳定了下来。
赵佶听罢,深以为然,当即下旨:“淮南东路宣抚使辛兴宗收复淮西有功,加封三品怀化大将军,晋开国侯。其余将士,按例封赏!”
蔡京随即进言:“陛下,宋江或许有些微末功劳,但越级上报,分明是抢功之举。若厚赏慈奸猾之徒,只怕助长军中歪风!”
赵佶略一迟疑。他本想借机施恩,招抚方腊、田虎等反贼,可又觉得宋江确有冒功之嫌。若重赏宋江,恐寒了淮东将士之心。
沉吟片刻,他开口道:“至于宋江……赐御酒三杯,以示勉励。卢俊义等将士,各赏酒肉。虽无大功,亦有苦劳。”
赵佶自觉宽厚——冒领军功本该治罪,如今反得赏赐,已是皇恩浩荡。
数日后,淮西。
接到朝廷封赏的宋江如遭雷击。
虽借柴皓之势才拿下淮西,但他终究是第一个进驻的朝廷将领,收复八州之功,竟只值三杯御酒?
“直娘贼!”宋江心中愤懑难平,“我这般效忠朝廷,换来的就这?”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pmxs.net)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