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织就的网

醉酒十三

首页 >> 时光织就的网 >> 时光织就的网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你们搞错了,女配我都算不上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割发断亲后,全家醒悟我绝不原谅 霸总追爱记深情只为你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娇妻腰软心野,顾总他超爱 四合院开局强行收了秦京茹 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 和离后,我成了将军夫人 八零闪婚不见面,高冷军少狂追妻
时光织就的网 醉酒十三 - 时光织就的网全文阅读 - 时光织就的网txt下载 - 时光织就的网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25章 客至巷陌添新趣,琴赴津门续远章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五月的梧桐巷,槐花已开得满枝满串,风一吹,细碎的花瓣就像雪似的落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软绵绵的,还带着清甜的香。文渊书坊的木门刚拉开,苏晚就看见巷口停着两辆印着“梧桐巷文化之旅”的中巴车,陈姐正领着一群游客往这边走,手里举着夏冉设计的牛皮纸导游手册,在晨光里格外显眼。

“苏晚!第一批游客到啦!”陈姐挥着手,声音里满是雀跃。游客们跟着她走近,有的举着手机拍巷里的老房子,有的凑在忆槐亭下看张奶奶剪剪纸,还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蹲在槐树下捡花瓣,心翼翼地放进“京华遇巷”帆布包里——那是她妈妈昨刚在南京文创店买的,特意带着来装梧桐巷的记忆。

苏晚赶紧迎上去,手里捧着叠好的“梧桐巷十二时辰”明信片:“欢迎大家来梧桐巷!我是文渊书坊的苏晚,接下来这几,就由我和巷里的老人们,带大家感受老巷的烟火气。”她把明信片一一递过去,游客们接过就翻起来,看到酉时老面馆那张,有人忍不住问:“吴叔的荠菜馄饨,真像照片里这么香吗?”

“保证比照片里还香!”吴叔的声音从巷尾传来,他系着蓝布围裙,手里端着两笼刚蒸好的桂花糕,热气裹着甜香飘过来,“中午就给大家上荠菜馄饨,现在先尝尝我做的桂花糕,垫垫肚子。”游客们笑着围过去,姑娘咬了一口桂花糕,眼睛立刻亮了:“奶奶,这个比上次在南京吃的还甜!”

趁着大家吃桂花糕的功夫,张奶奶拿着剪刀和彩纸走过来,笑着:“咱们先在忆槐亭学剪槐花,剪好了能贴在房间窗户上,也能带回家当纪念。”她把彩纸分给游客,手把手教起来——先把正方形彩纸对折两次,再沿着边缘剪出槐花瓣的弧度,展开就是一朵四瓣槐花。有个戴眼镜的阿姨学得慢,张奶奶就握着她的手一起剪:“别急,咱们老巷的手艺,就得慢慢琢磨才有意思。”

这边剪着剪纸,王爷爷也提着二胡来了,坐在忆槐亭的石凳上,调试了两下琴弦,就拉起了《槐巷春声》。琴声刚起,原本闹哄哄的巷子里就安静下来,游客们停下手里的动作,围着石凳听。风吹过槐树叶,沙沙声伴着琴声,姑娘靠在妈妈怀里,声:“妈妈,这声音像春在话。”

上午的体验课结束时,每个游客手里都多了件“战利品”——有的拿着自己剪的槐花剪纸,有的把王爷爷演奏的录音存在手机里,还有人在文渊书坊晒了旧书,指尖沾着淡淡的书墨香,非要苏晚在书扉页盖个梧桐巷的印章。“这样以后翻书,就像又回到今了。”一位退休教师笑着。

中午在老面馆吃饭,吴叔早就把桌子摆好了,每桌都有荠菜馄饨、酱鸭、笋干烧肉,还有一碟清炒青菜,绿油油的看着就有食欲。游客们拿起勺子,刚舀起馄饨,就有人感叹:“这荠菜真鲜,是吴叔自己种的吗?”吴叔擦着手点头:“就在巷口的菜园里种的,每早上摘最新鲜的,包出来的馄饨才够味。”大家边吃边聊,有人问起老戏台的昆曲表演,苏晚笑着:“下午咱们就去老戏台,刘奶奶和她的姐妹已经准备好了,要给大家唱《牡丹亭》的选段。”

下午的老戏台格外热闹,红色幕布拉开,刘奶奶穿着水绿色的戏服,站在戏台中央,一开口,婉转的昆曲声就绕着戏台飞起来。游客们坐在台下的木凳上,有的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有的举着手机录像,还有人声跟着哼。唱到“游园惊梦”那段,刘奶奶的姐妹穿着粉色戏服上台,两个身影在戏台上转着圈,像两朵盛开的花,台下立刻响起掌声。

表演结束后,刘奶奶走下台,游客们围上去问戏服的事。“这戏服是我年轻时在昆曲团穿的,”刘奶奶摸着戏服上的兰花刺绣,眼里满是回忆,“后来老了就收起来了,这次‘文化之旅’,又把它拿出来晾了晾,没想到还能再穿一次。”有个学戏曲的大学生,非要跟刘奶奶请教唱腔技巧,刘奶奶就耐心地教她运气的方法,还让她试着唱了两句,夸她“嗓子亮,是块学昆曲的料”。

傍晚的时候,要住下来的游客跟着苏晚去李奶奶和周爷爷的院子。李奶奶早就把房间收拾好了,窗户上贴着张奶奶剪的槐花剪纸,床上铺着新洗的床单,还在床头放了本《梧桐巷故事集》。“晚上要是睡不着,就看看这本书,里面都是巷里的老故事。”李奶奶拉着游客的手,像对自家孩子似的。周爷爷的院子里,桂花树虽然没开花,但他在石桌上摆了盏煤油灯,昏黄的光映着墙上的风景画,有游客:“住在这儿,像回到了时候外婆家。”

晚上的“忆槐夜话”是游客们最期待的环节。孙爷爷搬来几个旧收音机,放在忆槐亭的石桌上,给大家讲老巷的故事:“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巷里人就靠这收音机听新闻、听戏,谁家收音机坏了,都找我修。有次王爷爷的收音机坏了,我修了三,才把里面的零件拼好,他一打开,正好听到《茉莉花》,高忻给我送了碗桂花糖芋苗。”

孙爷爷讲着故事,王爷爷就拿起二胡,拉了段《茉莉花》,张奶奶则教大家用白剪的槐花,拼出“梧桐巷”三个字。游客们围坐在亭下,有的听故事,有的跟着哼曲子,还有人举着手机拍月光下的忆槐亭,要发朋友圈,让朋友也来梧桐巷。姑娘靠在石桌上,手里攥着槐花,声问孙爷爷:“爷爷,以后我还来,您还会给我讲收音机的故事吗?”孙爷爷笑着点头:“只要你来,爷爷就讲。”

第二一早,游客们跟着孙爷爷去记忆馆,体验老物件修复。孙爷爷拿出几个旧搪瓷缸,教大家怎么补搪瓷:“先把破口磨平,再涂上线条漆,晾干了就跟新的一样。”有个大叔学得认真,补好搪瓷缸后,非要写上“梧桐巷留念”,要带回去给儿子看:“让他知道,以前的东西坏了,不是只能扔,还能修好接着用。”

两的“文化之旅”很快就结束了,送游客走的时候,每个人都带着满满的行李——有的装着剪纸、明信片,有的提着吴叔给的桂花糕,还有人把老巷的声音录在手机里。姑娘拉着苏晚的手,舍不得走:“苏晚姐姐,我下次还来,还要听王爷爷拉琴,吃吴叔的馄饨。”

送走游客,苏晚刚回到书坊,林澈就拿着手机跑进来:“苏晚姐,赵经理发消息了,南京文创店的‘京华遇巷’帆布包卖断货了,让咱们赶紧再发一批过去。还有津那边,文创店老板,王爷爷的表演场地已经布置好了,下周末就去津。”

苏晚接过手机,看着赵经理发来的照片——南京文创店的展示区里,梧桐巷模型前围满了人,帆布包的货架空了大半,店员正在贴“补货直的纸条。她笑着点头:“赶紧跟厂家联系,再做三千个帆布包,顺便把张奶奶新剪的‘忆槐亭夜话’剪纸也带上,放在文创店卖。”

正着,王爷爷拿着二胡进来了,他刚把要带去津的曲子整理好,佣忆槐亭》《槐巷春声》,还有几首江南调。“我还准备了个节目,”王爷爷笑着,“教津的观众拉两句《茉莉花》,让他们也尝尝咱们江南的味道。”张奶奶也提着竹篮进来,里面是给津观众准备的剪纸,有槐花、忆槐亭,还有印着“琴赴津门”的窗花:“我在每个剪纸后面都写了梧桐巷的故事,让津的人也知道,咱们巷里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

接下来的几,巷里的人都在为津之行做准备——夏冉整理了梧桐巷的照片和视频,要在表演现场播放;林澈联系了津的物流,把帆布包和剪纸送过去;吴叔做了些桂花糕,让王爷爷带去当伴手礼;孙爷爷则把老收音机的故事录下来,要是王爷爷忙不过来,就放录音给津的观众听。

出发去津的前一晚上,老人们又聚集在忆槐亭下。王爷爷拉着《槐巷春声》,张奶奶教大家剪“琴赴津门”的窗花,孙爷爷给大家讲津的老故事。苏晚和夏冉、林澈坐在旁边,看着巷里的槐花,心里满是期待——下周,王爷爷的琴声会在津的街头响起,梧桐巷的故事,会传到更远的地方。

第二一早,王爷爷背着二胡,手里提着吴叔做的桂花糕,和苏晚、夏冉一起坐上了去津的高铁。高铁开动时,王爷爷看着窗外,声:“咱们这是把梧桐巷的春,带到津去啊。”苏晚笑着点头,拿出手机,翻出南京文创店的照片:“等咱们从津回来,第一批‘文化之旅’的游客,不定又带着朋友来了。”

高铁一路向北,窗外的风景从江南的青瓦白墙,变成了北方的红墙绿树。夏冉靠在窗边,手里拿着“京华遇巷”帆布包,里面装着梧桐巷的明信片和剪纸,她声:“苏晚姐,你津的观众,会喜欢王爷爷的二胡曲吗?”

“肯定会的,”苏晚看着远处的风景,“因为这曲子里,有咱们梧桐巷的温度,有老人们的心意,不管到哪儿,都会有人喜欢的。”

高铁到站时,津文创店的老板已经在车站等着了,他手里举着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梧桐巷的客人”。看到王爷爷,他赶紧迎上来:“王爷爷,可把您盼来了!表演场地都布置好了,就等您的琴声了。”

跟着老板去文创店的路上,王爷爷看着津的街景,声跟苏晚:“这津的巷子,跟咱们梧桐巷不一样,但也挺有味道的。”苏晚点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咱们这次来,就是把梧桐巷的故事,跟津的故事串起来。”

到了文创店,老板指着门口的广场——那里搭了个舞台,背景板上印着“梧桐巷·琴赴津门”,旁边摆着梧桐巷的模型,还有帆布包和剪纸的展示区。游客们已经围在广场周围,看到王爷爷,有人声问:“这就是要拉《槐巷春声》的王爷爷吗?我在南京文创店听过录音,特别好听。”

王爷爷走到舞台上,放下二胡,调试了两下琴弦。广场上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舞台。王爷爷深吸一口气,拉起了《槐巷春声》——开头像春雨打槐叶,中间是槐花绽放的欢快,结尾是夕阳落亭的宁静。琴声在津的街头回荡,有个津的大爷,听着听着就拍起了手:“这曲子,有江南的软劲儿,也有咱们北方的爽利,好听!”

拉完《槐巷春声》,王爷爷又拉起了《茉莉花》,还邀请台下的观众一起学。有个男孩举着手要上台,王爷爷就把二胡递给他,手把手教他拉“哆来咪”。男孩学得认真,虽然拉得断断续续,但台下的人都笑着鼓掌。男孩的妈妈拿出手机,录下这段视频,笑着:“这趟没白来,不仅听了好曲子,还学了拉二胡。”

表演结束后,游客们围着展示区,有的买帆布包,有的挑剪纸,还有人拿着明信片让王爷爷签名。张奶奶剪的“琴赴津门”窗花最受欢迎,有人要贴在自家窗户上,让邻居也看看梧桐巷的手艺。津的大爷买了个帆布包,要送给在南京上学的孙子:“让他也知道,咱们津和梧桐巷,还有这么一段缘分。”

晚上,文创店老板请大家吃津的特色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王爷爷吃着包子,笑着:“这包子跟吴叔的荠菜馄饨不一样,但也好吃,都是咱们老百姓喜欢的味道。”老板笑着:“下次我去梧桐巷,一定要尝尝吴叔的馄饨,也听听巷里的老故事。”

从津回来的那,高铁上,王爷爷手里多了个津大爷送的快板,他试着打了两下,节奏还挺准:“下次在忆槐亭,我就用快板给游客讲老故事,让他们听听津的味儿。”苏晚看着王爷爷,又看了看夏冉手里的订单——津文创店又订了两千个帆布包,还有不少游客问“文化之旅”的线路,想暑假带孩子去梧桐巷。

高铁快到梧桐巷时,苏晚透过窗户,看到巷口的槐花开得更盛了,陈姐正领着一群游客往巷里走,吴叔的桂花糕香,好像隔着车窗都能闻到。她笑着:“王爷爷,您看,咱们刚把梧桐巷的春带到津,又有新的客人,来咱们梧桐巷找春了。”

王爷爷看着窗外,点零头,手里的快板轻轻敲着,和远处的槐树叶沙沙声,凑成了一段新的旋律——那是梧桐巷的故事,还在继续的声音。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m.pmxs.net)时光织就的网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子昭传之体坛大佬 重生八零管家媳 忘弃仙 重生后每天都想低调 网游:道士最弱?菜就多练! 转生成猫,我在无神世界扮演神明 小罗的神奇宝贝之旅 废材弃婿竟是天帝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进入棺材当魔尊 英灵君王 仙为仆,帝为奴,满宗弟子皆离谱 死神之御风刀 重生从甩掉班花开始 全族被活埋,还让我护什么国 我家大床通古今,一心赚钱养暴君 飒!害她花柳病惨死,重生贵女杀疯了 方寸之间,重现华夏千年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经典收藏 谁进了异世不蹦跶 缘尽此生 少帅夫人不爱了 死神的坟墓 乾坤灵霄录 玄幻仙影修天行 娇妻腰软心野,顾总他超爱 真千金她又拉着假千金去抓鬼咯 我把原神世界搬空了 童年回忆:从恐龙宝贝继续开始 嘘,让我独享你的宠 熊猫崽崽成为奶娃之后被团宠了 嫁六零高冷军官,一胎三宝 燠夏 搬空奇葩养母家,下乡替嫁养崽崽 穿越综武之肆意江湖 反攻略不是轻轻松松吗? 冥夫来袭 第一婚宠:别惹豪门大小姐 离婚后:我至尊弃少的身份曝光了!
最近更新 明暗法则 凝望仙路 诡玲珑 神印:魔族长公主只想谋朝篡位 嫁绝嗣权宦一胎双宝,她成掌上娇 恶女娇娆,诱哄阴鸷大佬为她痴狂 病弱早逝小师妹,重生成全宗团宠 紫袍钗 佞娇 穿成哥儿下一秒 暖青寒 雪豹:靠着抢劫打造最强精锐团 重生后长公主提刀杀上王座 娇娇庶妃软又媚,侯爷失宠求名位 凡人修仙:获得神秘空间 综穿之莲花游记 穿越医药博士,在南岛当军嫂苟分 开局就分家,我暴富你们哭什么 深渊毕业礼 京夜婚动
时光织就的网 醉酒十三 - 时光织就的网txt下载 - 时光织就的网最新章节 - 时光织就的网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