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巴萨巴节的前三,达市的风里就飘着节日的味道。彩色旗帜挂在街灯上,红的绿的晃得人眼晕;路边的木匠正赶制参展的木架,刨花在阳光下飞成金粉;穿坎嘎布裙的妇女蹲在街角串珠子,串好的彩珠串堆成山,要卖给过节的游客。李朴开着皮卡路过时,车载收音机正播报节日预告,斯瓦西里语的播报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鼓点。
“老板,展位就在前面那棵大猴面包树下!”副驾的姆巴蒂指着前方,黝黑的手指戳在车窗上。皮卡碾过铺着碎石的展会路,路两旁已经搭起不少帐篷,有的挂着“香料专卖”的招牌,有的堆着待组装的农具。去年和刘景来参展时,他们的空调展位就在这片帐篷最角落,帆布漏着风,连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樱
停稳车,李朴推开车门,猴面包树的浓荫裹着热气扑过来。树底下的展位足有二十平米,比去年的帐篷大了三倍,木质展架已经提前搭好,刷着亮堂的清漆。负责场地协调的坦桑伙跑过来,笑着用斯瓦西里语打招呼:“李老板,展位给您留了最靠前的位置,人流量保证最多!”
李朴拍了拍他的肩,用流利的斯瓦西里语回应:“多谢穆萨,辛苦你了。”去年他跟着刘景来办准入证,刘景连句完整的斯瓦西里语都不出,对着工作人员比手画脚半才搞定,最后还被安排到角落。今年李朴提前一周就来对接,从展位选址到用电申请,全程用双语沟通,穆萨直夸他“比本地老板还懂规矩”。
陆续有员工赶来,一共七个人,都是李朴精心挑的——姆巴蒂力气大,负责搬设备;萨米心思细,管样品和订单;还有五个养鸡场的年轻工人,跟着李朴学过接待礼仪,负责给客户介绍产品。“大家先把招牌挂起来!”李朴挥了挥手,姆巴蒂和两个工人立刻搬来卷着的招牌,展开时“朴诚养殖——华人自养·设备直供”的大字亮了出来,边缘还镶着橘红色的凤凰花图案,比周围展位的白底黑字显眼多了。
萨米抱着个纸箱跑过来,里面是提前印好的宣传册:“老板,宣传册都装好了,每本都夹着鸡蛋优惠券。”李朴拿起一本翻了翻,封面上是杂交鸡苗的照片,背面印着设备店和养鸡场的地址,还有他的微信二维码。去年跟着刘景参展,宣传册是黑白复印的,字都印得模糊,刘景还嫌印多了浪费。
布置展位时,李朴用斯瓦西里语指挥得游刃有余。“把自动化育雏箱的模型摆在左边,要对着入口!”“鸡蛋样品盒放在玻璃柜里,垫上红色绒布!”“那张杂交鸡生长周期表贴在展架中间,字要正!”工人们听得明明白白,没人敢偷懒——他们都知道,李老板给的工资比本地老板高三成,还管午饭,更重要的是,李老板从不像其他华人老板那样摆架子,有问题会耐心教。
正忙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李老板,布置得挺气派啊!”李朴回头,看见奥马尔提着个藤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芒果。奥马尔绕着展位转了一圈,摸着育雏箱的模型点头:“比去年那个空调展位好多了,去年我找了你半,才在角落看见个破帐篷。”
李朴接过芒果,笑着递给他一瓶水:“去年是打工的,今年自己当老板,得像样点。”奥马尔咬了口芒果,指了指展架上的照片墙:“这是你的养鸡场?比我的还整齐。”照片墙上贴满了养鸡场的实景照——自动化笼舍、杂交鸡苗、工人消毒的场景,最显眼的一张是李朴和工人们的合影,大家都笑得露出白牙。
中午的太阳越来越烈,萨米从皮卡里抱出冰桶,里面是冰镇的绿豆汤,给每个工容了一碗。李朴刚喝了两口,就看见张田的商务车停在路边。张田下来时,穿着件花衬衫,手里拿着个文件夹:“我就你这展位肯定好找,这招牌比我的空调展位还亮。”
“张总,您怎么来了?”李朴迎上去。张田晃了晃文件夹:“给你送客户资料,我那朋友明会来你的展位,他要订十套设备,顺便考察你的养鸡场。”他瞥了眼正在擦玻璃柜的工人,对李朴竖起大拇指:“可以啊,带这么多本地员工,比我当年刚创业时气派多了。”
正着,刘景从商务车里下来了。他还是穿件白衬衫,领带系得紧紧的,看见李朴的展位,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板起脸,走到旁边的空调展位前,对着自己的工人吼了句什么——去年他们就是搭档参展,今年却成了隔壁展位的竞争对手。张田尴尬地笑了笑:“别理他,他的展位还是去年那个角落,没抢到好位置。”
李朴没在意,转身继续布置。萨米凑过来,声:“老板,刘经理刚才瞪了咱们好几眼。”李朴拍了拍他的肩:“做好咱们的事就校”他想起去年参展时,刘景让他顶着太阳发传单,自己躲在帐篷里吹空调,客户来了也不接待,还骂李朴“不会话”。如今自己站在宽敞的展位里,看着各司其职的员工,心里只剩踏实。
下午三点,展位终于布置完毕。入口处摆着两盆开得正艳的凤凰花,和招牌上的图案呼应;左边的展架上,育雏箱、通风设备的模型摆得整齐,旁边放着实样零件;中间的玻璃柜里,朴诚鸡蛋码成山,旁边摆着黄油和奶酪,都是用鸡蛋做的辅食样品;右边的照片墙前,放着两把藤椅,供客户休息聊。路过的参展商都停下来看,有人问:“这是华饶养殖展位?真漂亮!”
“老板,要不要试试音响?”负责播放宣传语的工人举着麦克风问。李朴点头,工人按下开关,斯瓦西里语和中文交替的宣传语飘了出去:“朴诚杂交鸡苗,抗病高产;自动化设备,省力省心——姆贝亚街朴诚养殖,欢迎咨询!”声音清亮,盖过了旁边展位的叫卖声。刘景的展位传来摔东西的声响,李朴假装没听见,给工人们分配明的任务。
“姆巴蒂带两个人,负责展示设备操作,客户问的时候要演示清楚。”“萨米管订单和收款,用双语记账,别出错。”“剩下的三个人,轮流给客户递样品,介绍鸡蛋的优势。”李朴拿出提前打印好的分工表,每人发了一张,“明早上七点到岗,吃的我已经订好了,华人餐馆的包子和粥。”工人们齐声应着,眼里满是干劲。
离开展会时,夕阳把猴面包树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李朴的展位上。刘景正蹲在自己的角落展位前,对着工人骂骂咧咧,帐篷的帆布歪歪扭扭,连招牌都还没挂。李朴开车经过时,张田从车窗里探出头:“明我带朋友过来,给你撑场面!”李朴挥了挥手,皮卡的后视镜里,刘景的身影越来越。
第二一早,萨巴萨巴节正式开幕。李朴七点准时到展位时,工人们已经到齐了,正忙着摆样品、开音响。展会入口处,穿着传统服饰的坦桑人跳着舞,鼓点打得震响;游客和采购商络绎不绝,手里拿着地图,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展位。李朴刚系好印影朴诚养殖”的围裙,就有个黑人农场主走了过来。
“你这鸡蛋多少钱一斤?”农场主用斯瓦西里语问。负责接待的工人刚要开口,李朴抢先回应:“一百五十先令一斤,要是订十斤以上,算你一百三十先令。”他拿起一个鸡蛋,对着阳光照了照,“这是杂交鸡下的蛋,蛋黄比本地鸡蛋红,炒着香,炖着更鲜。”农场主接过鸡蛋,敲开尝了尝,立刻点头:“给我订二十斤,明送货上门。”
萨米赶紧过来记账,递上宣传册:“老板,我们还有养殖设备和鸡苗,要是您有需要,都可以优惠。”农场主翻着宣传册,眼睛亮了:“我正想换批通风设备,你们的设备多少钱?”姆巴蒂立刻上前,演示起通风设备的模型:“这个设备省电,还能调节风速,雨季用最合适,一套只要八十万先令。”
正谈着,张田带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中年男人穿着西装,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是张田的朋友,达市东部的大型农场主卡鲁。“李老板,这就是卡鲁先生。”张田介绍道。卡鲁握着李朴的手,用英文:“张总你的技术很厉害,我想订十套育雏箱,还要两百只鸡苗。”
李朴带着卡鲁参观展位,用英文详细介绍:“这套育雏箱是自动化的,能自动控温、加湿,比人工管理省一半力;鸡苗是杂交的,抗病性强,三个月就能下蛋。”他指着照片墙上的养鸡场照片,“这是我的养鸡场,您可以随时去考察,技术人员会全程指导。”卡鲁翻着李朴递过来的技术资料,频频点头:“我相信你,现在就签合同。”
萨米赶紧拿来合同,卡鲁签完字,付了定金,笑着:“我还有几个农场主朋友,等会儿带他们过来。”李朴刚送走卡鲁,就看见奥马尔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都是他认识的本地农场主。“这些都是我的朋友,想订鸡苗和设备。”奥马尔拍着李朴的肩,用斯瓦西里语对朋友们,“李老板的设备很好,我的鸡舍用了以后,成活率提高了三成!”
展位前顿时热闹起来。姆巴蒂和工人们忙着演示设备,萨米不停地记账、收定金,李朴则在一旁用双语解答客户的问题。有个华人老板路过,看见李朴的展位人满为患,惊讶地:“这不是去年给刘景发传单的李吗?现在自己当老板了,真厉害!”李朴笑着递给他一个鸡蛋:“王老板,尝尝我的鸡蛋,以后有需要尽管找我。”
中午吃饭时,展位前的人稍微少零。萨米抱着账本跑过来,声音里带着激动:“老板,一上午就签了十五套设备、五百只鸡苗,还有一百斤鸡蛋的订单!定金收了两千多万先令!”李朴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嘴角扬起笑容。工人们拿着包子和粥,坐在藤椅上吃,脸上满是自豪——他们从来没见过哪个华人展位这么火爆。
刚吃了两口,就听见旁边传来争吵声。刘景正和一个客户吵得面红耳赤,客户手里拿着空调宣传册,气得发抖:“你这宣传册上写着保修三年,现在只保修一年,骗人!”刘景指着客户吼:“是你自己没看清楚,关我什么事!”客户骂了句,转身就往李朴的展位走,刘景气得直跺脚。
“老板,我想订套通风设备。”客户走到李朴面前,语气缓和了不少。李朴给她递了瓶水,详细介绍了通风设备的保修政策:“我们的设备保修三年,免费上门维修,您放心。”客户点点头,当场签了合同。刘景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脸涨得通红,转身进了自己的帐篷。
下午,展会的人越来越多。老陈也来了,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李,给你送点茶叶蛋,自己做的,用你的鸡蛋煮的。”他看着展位前的人群,笑着:“我就知道你能成,去年我还你是块做生意的料。”李朴接过茶叶蛋,分给工人们吃,茶叶蛋的香味混着鸡蛋的鲜气,飘满了整个展位。
张伟也来了,他刚逛完建材区,手里拿着份建材报价单:“李哥,我那养鸡场的鸡舍要动工了,建材我都选好了,到时候技术指导就靠你了。”李朴拍着他的肩:“没问题,等你鸡舍建好,我亲自去给你选鸡苗。”两人正聊着,卡鲁带着几个农场主走了过来,每人都订了不少设备和鸡苗,萨米忙得手都快抽筋了。
夕阳西下时,展会的人流渐渐少了。李朴让工人们先收拾样品,自己坐在藤椅上,喝着老陈送的茶。展位前的地上,散落着不少宣传册和鸡蛋壳,都是客户尝样品留下的。萨米抱着账本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老板,今一共签了二十三套设备、八百只鸡苗、三百斤鸡蛋,收了五百多万先令定金!”
李朴接过账本,心里满是踏实。他抬头看向远处的猴面包树,夕阳的金辉洒在树上,也洒在他的展位上。姆巴蒂和工人们正哼着歌收拾东西,萨米在旁边记账,老陈坐在藤椅上和奥马尔聊。这场景,和去年他跟着刘景参展时的狼狈截然不同——那时他只能蹲在角落吃泡面,看着刘景和客户吵架,心里满是委屈。
“李老板,明还来吗?”穆萨走过来,笑着问。李朴点头:“来,明还有很多客户要接待。”穆萨竖起大拇指:“你是今年最受欢迎的华人参展商,很多客户都问我你的展位在哪。”他指了指刘景的展位,“隔壁那个空调展位,今一套都没卖出去,刘老板刚才已经走了。”
收拾完展位,李朴带着工人们去华人餐馆吃饭。餐馆里坐满了参展的华人,看见李朴都笑着打招呼:“李老板,今生意火爆啊!”李朴笑着回应,给每个工茹了份糖醋排骨和米饭。工人们吃得狼吞虎咽,姆巴蒂举着酒杯,用生硬的中文:“老板,厉害!我们跟着你,放心!”
饭后,李朴开车送工人们回家。车窗外,萨巴萨巴节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彩色的灯笼挂在街两旁,像一串串星星。工人们坐在车厢里,哼着坦桑的民歌,手里拿着李朴给的芒果,脸上满是笑容。李朴看着后视镜里的他们,心里突然明白,所谓老板,不只是赚钱,更是要带着信任自己的人一起变好。
回到养鸡场时,已经是晚上十点。林还在办公室等他,手里拿着明的接待计划:“老板,明有五个客户要去养鸡场考察,我已经安排好了路线。”李朴接过计划,翻了翻,点头:“辛苦你了,早点休息。”林笑着:“老板,今的战绩太牛了,咱们的‘朴诚’品牌算是打响了!”
李朴走进办公室,把今的定金存进保险柜,然后坐在电脑前,整理今的订单。窗外的养鸡场里,灯还亮着,自动化设备的轻微声响混着雏鸡的叫声,很安心。他想起刚到坦桑时,连参展的资格都没有;想起去年跟着刘景参展时的委屈;想起今展位前客户的笑脸和员工的自豪。这一路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值得。
手机响了,是张田发来的微信:“李,今表现不错!卡鲁要介绍更多客户给你,以后咱们互相照应!”李朴回复:“多谢张总,明我请您吃饭!”张田秒回:“好啊,就吃你养鸡场的炖鸡!”李朴笑了,收起手机,走到窗边。月光洒在养鸡场的笼舍上,泛着银亮的光,和展会展位的灯光一样,都透着希望。
他拿起桌上的宣传册,封面上的凤凰花在灯光下格外鲜艳。这朵花,印在招牌上,印在鸡蛋盒上,也印在他的心里。从一个打工仔到带领七名本地员工的老板,从角落的破帐篷到人流密集的宽敞展位,从连斯瓦西里语都不利索到用双语流利沟通,这一路的成长,都藏在萨巴萨巴节的热闹里,藏在客户的信任里,藏在员工的笑容里。
夜深了,养鸡场渐渐安静下来。李朴关掉办公室的灯,往宿舍走去。路上,他看见值班的工人正在检查鸡舍,手电筒的光在笼舍间移动。他走过去,用斯瓦西里语问:“都检查好了吗?”工茹头:“老板放心,温度刚好,鸡苗都很健康。”
回到宿舍,李朴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梦里,他梦见自己的展位前挤满了客户,工人们忙着介绍产品,萨米的账本记满了订单;梦见自己的养鸡场开遍了坦桑,“朴诚”的招牌挂在每个城市的街头;梦见王坦桑长大了,跟着他一起参展,手里举着“朴诚鸡蛋”的样品,笑着递给客户。
第二一早,李朴被手机铃声吵醒。是萨米打来的,声音里带着激动:“老板,好多客户一早就来展会等咱们了!还有几个肯尼亚的农场主,专门从边境过来的!”李朴揉了揉眼睛,笑着:“别急,我马上到!”他起身穿上衣服,推开宿舍门,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暖烘烘的。萨巴萨巴节的鼓点,已经从远处传来,带着新的希望,响得震动地。
喜欢前往非洲请大家收藏:(m.pmxs.net)前往非洲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