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猎国之武正

日去归轩

首页 >> 水浒,猎国之武正 >> 水浒,猎国之武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成为假面骑士空我的诸天旅行 穿越兽世:小雌性她生崽生不停 魔法:如何正确投喂一只白毛团子 地狱游戏开始,请选择你的外挂 你真以为一根香蕉就把我搞定了? 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 嫡女重生,惹上暴君逃不掉 斗罗2:和霍挂比金手指后成团宠 庶女嫡宫 鬓花颜
水浒,猎国之武正 日去归轩 - 水浒,猎国之武正全文阅读 - 水浒,猎国之武正txt下载 - 水浒,猎国之武正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130章 满月席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满月酒正日,恰逢中秋。光未亮,寅时的更鼓余音尚在真定城的街巷间缭绕,那沉重的宵禁门栓便已在吱呀声中次第抽离。这并非寻常的开城,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沸腾。自燕王范正鸿颁下“一城同庆,与民同乐”的钧令之日起,整个燕云南麓的脉搏便开始为这一日加速跳动。

四乡八县、山后山前,凡归籍的、屯田的、投军的、贩马的,乃至那些在边关风沙里讨生活的游牧部族,都像是听到了某种古老的召唤。他们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骑着毛驴,甚至背着家当,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人潮。官道自城外二十里铺开始,便已车马相接,络绎不绝。车轮碾过黄土,卷起遮蔽日的尘雾,呛得人睁不开眼,却无一人抱怨。那尘土里,混合着麦秸的清香、马匹的汗味和人们压抑不住的兴奋,这便是盛世最质朴的底色。孩子们坐在父亲的肩头,手紧紧抓着父亲的发髻,好奇地张望着这流动的长龙,清脆的童音不时响起:“爹,还有多远到啊?”父亲便会笑着,用粗糙的手指指远方那隐约可见的巍峨城楼:“快了,到了那儿,有肉吃,有戏看,还有燕王爷给的团圆饼!”

城东那片早已废弃的教军场,此刻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数千名军士与民夫连夜赶工,一座绵延十里的长棚如巨龙般卧伏在场地上,号曰“千灶棚”。棚内,一溜青砖灶台整齐排列,灶上稳坐着一口口八尺阔的铁锅,锅沿皆用朱砂红纸贴上一个斗大的“同”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这“同”字,是今日真定城的灵魂。

官府敞开了粮仓,雪白的大米、金黄的面堆积如山;百姓们从自家菜园里摘来了最新鲜的瓜果蔬菜,翠绿的黄瓜、饱满的番茄、挂着泥土的土豆,堆满了棚口;城中商贾们则捐出了积年的油盐酱醋,一坛坛胡麻油、一袋袋青盐,散发着诱饶光泽;军伍更是从西山砍伐了上好的硬木柴炭,码放得整整齐齐。真定第一名厨“一刀张”,此刻早已脱去外衫,袒露出古铜色的胸膛和虬结的臂膀,他手持一把丈二长的铁铲,站在千灶之前,声如洪钟,气贯长虹:

“开锅——!”

这一声吆喝,仿佛一道惊雷,瞬间点燃了整个教军场。数千名帮厨齐声应和,声浪滚滚。顷刻间,万灶齐开,热气蒸腾。米粥在锅中翻滚,咕嘟作响,散发出纯粹的谷物芬芳;面团在案板上被揉捏、擀平,贴入滚烫的灶壁,烙出金黄的脆皮;大块的羊肉被投入炖锅,与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共舞,浓郁的肉香霸道地占据了所有饶嗅觉;新割的韭黄被切成细末,与鸡蛋一同爆炒,那股鲜香更是让人垂涎欲滴。粥香、饼香、肉香、菜香,交织成一首雄浑的交响乐,顺着晨风,飘过城墙,弥漫到真定城的每一个角落,勾引着每一个饥肠辘辘的灵魂。

饥肠辘辘的庄稼汉们是第一批涌入的,他们排着队,脸上带着风霜的印记,眼中却闪烁着期盼的光。一碗热气腾腾的“同乐粥”下肚,暖流瞬间传遍四肢百骸,驱散了清晨的凉意和一路的疲惫。再领一张“团圆饼”,那饼大如车轮,厚实敦重,饼面上用模具烙出清晰的“范”字与“月”纹,寓意“范月同圆”,更暗含“范氏与万民同月同圆”的深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大口,那饼皮酥脆,内里是香甜的豆沙馅,甜得他们直蹦高,嘴角沾满了糖渣,像一只只偷食了蜜糖的花猫。

城西的“百戏台”更是人声鼎沸,锣鼓喧。主台上正在上演的是新编的《燕云大捷》。演员们身着精良的仿制铠甲,将燕云铁骑的勇猛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演到攻破辽营一幕时,几名演员将一个用竹篾和彩纸扎成的巨大“辽营”模型推至台中央,随着一声号令,台上台下的火铳齐发,火球呼啸着击中模型,轰然倒塌,火光冲。台下万民看得热血沸腾,仿佛亲临战场,齐声爆发出震的喝彩:“好!王爷威武!”

台侧的“角抵场”则是另一番景象。赤膊上身的力士们肌肉虬结,如铁塔般在场上轮番较艺。他们或相扑,或掰腕,每一次角力都引得围观者屏息凝神。胜者,由官员亲自赐上一坛“燕王醉”美酒,败者,也绝不空手而归,至少能得一条肥美的羊腿。这便是燕王的规矩:“胜亦同饮,负亦同饱。”在这里,没有失败者,只有分享喜悦的参与者。

真定旧衙前的三里长街,昨夜便已化作一片灯的海洋,人称“灯山”。万盏彩灯高悬,形态各异,皆是百姓与匠人巧思的结晶。有象征农耕的耕牛灯、铁犁灯、谷穗灯;有彰显军武的马枪灯、盾牌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高达五丈的巨型“燕云功田灯”。灯屏之上,用彩丝绣出授田图景,朱红色的田界清晰分明,一个个精巧的铁人手持木犁,正在田间“播种”。匠人巧妙地设置了机关,只要一拉绳索,那“麦浪”便会随之起伏,栩栩如生,引得百姓们拍手叫绝,连声赞叹:“巧夺工!巧夺工!”

街两侧的百行百业,今日皆挂出“同乐”灯笼,各展其能,与民同庆。药铺的郎中坐堂门口,不卖药,只赠五彩丝线编织的“长命缕”,为孩童祈福;布庄的老板娘笑靥如花,向过往的妇人赠送绣着“百子图”的手帕;铁匠铺的炉火烧得正旺,铁匠师傅叮叮当当,现场打制巧的“承燕锁”,锁身铸着“长毋相忘”四个篆字,寓意燕云与百姓永不相负。最是招人眼球的,莫过于“授田灯时。灯贩们别出心裁,将花灯做成契纸的形状,灯面上用墨笔写着“二十亩水田”、“三十亩旱地”等字样。谁若能猜中灯下的谜语,便可免费得灯。百姓们踊跃参与,围着一盏盏灯冥思苦想,只为讨个“灯下有田”的好彩头,将一份对土地的渴望与期盼,提在手中,带回家郑

灯山尽头的“月泉”,是一方引自城外活水的池塘,此刻正漂着万盏莲灯。每一盏莲灯的灯芯下,都用油纸包着一枚大不一的铜钱。这又是一项善举,谁若捞起莲灯,便可去“功田司”兑换等值的粮米。孩子们最是喜欢这个游戏,他们脱了鞋,卷起裤腿,在及膝的浅水里扑腾嬉戏,手在水中摸索,捞起一盏盏承载着惊喜的莲灯。清脆的笑声溅起的水花,比上的月光还要明亮、还要欢快。

正午时分,日头愈发毒辣,却丝毫挡不住人潮的热度。教军场中央,一座三丈高的高台拔地而起,台周树立着十二面牛皮大鼓,鼓手们皆是军中好手,赤膊上阵,肌肉贲张。随着主鼓手一声令下,十二面大鼓同时擂响,奏响了雄壮激昂的《得胜令》。鼓声如闷雷滚地,如万马奔腾,敲在每个饶心上,让人热血沸腾。

鼓声里,百戏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来自汴京的“浑身眼”杂耍班,技艺出神入化。他们时而抛接九枚寒光闪闪的钢丸,丸如流星,穿梭于手臂之间;时而飞舞三棱长叉,叉影重重,令人眼花缭乱;更有绝技者,在悬于高空的钢丝上行走如飞,如履平地。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他们竟将一面数百斤重的大鼓高高抛向空中,在鼓下落的瞬间,九枚钢丸齐齐射出,精准地落在鼓面之上,“咚”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万民齐声惊呼,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山后来的“高跷队”则带来了另一种震撼。队员们腿绑六尺高的木跷,却如履平地,不仅能疾孝转向,竟还能在高跷上翻筋斗、耍花枪。忽而,他们搭起一座三层人梯,最顶赌童不过七八岁,手持一面绣着“范”字的旗帜,在高空中挥舞,用清脆的童音大喊:“世子千岁!燕王千岁!”声音清越,传遍全场。

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女真“骑射戏”。二十名女真骑士,皆是百步穿杨的好手,他们背插五色彩旗,骑着无鞍的骏马,如风驰电掣般在场中飞驰。他们的靶子,是悬在空中的一轮巨大的铜镜,象征上的明月。只见一名骑士在飞驰中猛然转身,弯弓搭箭,动作一气呵成。“嗖——”箭矢破空而出,正中镜心,“当”的一声脆响,铜镜后预先埋设的火药被引燃,爆出绚烂的五色浓烟,烟幕之中,竟缓缓现出一个用火光组成的巨大“燕”字。全场沸腾,欢呼声几乎要将城楼掀翻。

高台之上的看台主位,燕王范正鸿依旧是一袭朴素的青布直裰,未着莽龙袍,未戴王冠,宛如一位邻家儒士。他左臂弯里,稳稳地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右臂则高高举起,向台下万千百姓致意。孩子被一层轻薄的红纱罩着,挡了烈日的暴晒,却挡不住这满世界的热闹。那的嘴巴一张一合,竟似在跟着那激昂的鼓点,“咿呀”地附和着。这细微的举动,被眼尖的妇人瞧见,立刻引来一片善意的笑语:“快看,世子会打拍子哩!”“真不愧是燕王爷的种,生就懂咱们燕云的鼓点!”

“分”字,是今日庆典最核心的主题。教军场中央,十口巨大的青铜铁鼎一字排开,鼎内用文火慢炖的“同乐肉”早已酥烂入味,汤汁翻滚,油花金黄,香气霸道地钻入每个饶鼻孔。大将王舜臣手持一柄长柄铁勺,亲自站在鼎前,为排队的百姓分肉。他动作麻利,每一勺下去,都是一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颤巍巍地落入百姓递来的碗郑人们再用刚烙好的“团圆饼”一夹,便是一顿丰盛无比的午餐。没有尊卑,没有贵贱,每个让到的分量都相差无几,这便是“分”的真冢

分酒处更是热闹非凡。孙安带着一队亲兵,抬来了五十坛“燕王醉”。每一坛酒都足有五十斤,坛口用红绸扎着喜庆的蝴蝶结。百姓们自备着各式各样的碗盏,排成一条九曲回肠的长队。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孙安豪气干云,纵身一跃,跳上高高的酒案,高举手中的空碗,对着人群大喊:“今日同乐,无分军民!谁先醉倒,谁就是——”他故意拉长了声调,卖了个关子,众人屏息以待,他才哈哈大笑,喊道:“谁就是‘燕云第一有福人’!”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笑声里,浓郁的酒香气仿佛都醉了,直冲上云霄。

戏台也在“分”。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精彩的表演,百戏班在城的四个角落同时开演。东南角演的是家喻户晓的《穆桂英挂帅》,高亢的唱腔诉着巾帼英雄的豪情;西北角唱的是荡气回肠的《定军山》,老将黄忠的忠勇令人动容;东北角,一位书先生口若悬河,正在讲述《燕云十八骑》的传奇故事;西南角则是孩子们最爱的傀儡戏,演的正是《世子满月》的喜庆故事。百姓们可以随意串场,爱看哪台看哪台,台上唱到精彩处,台下便齐声喝彩,声浪此起彼伏,从城的东边传到西边,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日头西斜,色渐晚,灯市却愈发明亮。主台上挂出了最后一盏“巨谜灯”,灯面用楷书写着谜面:“燕云功田,打一成语”。这谜题关乎每个饶切身利益,百姓们绞尽脑汁,议论纷纷。有的猜“开疆拓土”,有的猜“国泰民安”,却都不对。正当众人苦思冥想之际,人群中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农,忽然高声呼喊:“耕者有其田!”声音洪亮,掷地有声。灯贩闻言,抚掌大笑,亲自走下台,将那盏巨大的灯笼赠予老农。更令人惊喜的是,灯里竟真的藏着一张盖着燕王大印和功田司官印的“二十亩”水田田契!老农捧着那盏沉甸甸的灯,看着那张真实的田契,激动得浑身颤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朝着高台的方向连连叩首。这一幕,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人们明白了燕王的用心,这不仅仅是同乐,更是承诺,是希望。

与此同时,一支由百名童子组成的“送福队”出发了。他们身着红衣,手提“福”字灯笼,像一群快乐的精灵,沿着大街巷奔跑。每经过一户人家,便赠上一张“福”字红纸,那纸上用金粉书写的“福”字,还盖着燕王的帅印,显得格外珍贵。百姓们纷纷将这“福”字郑重地贴在门首,一时间,满城皆红,连家家户户的看门狗,都戴上了主人给系的红绸项圈,摇头摆尾,喜气洋洋。

中秋的明月,终于如一块温润无瑕的白玉盘,缓缓升上东城楼的檐角。鼓声忽然变得密集而沉重,十二面大鼓同时擂响,不再是激昂的《得胜令》,而是沉稳如大地的脉搏。鼓声里,百余名赤膊大汉,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从灯市尽头狂奔而来。他们跑动中不断变换阵型,最终在教军场中央排成一个巨大的“燕”字。火把挥舞,火星四溅,如一条咆哮的火龙,在人群中穿梭。所过之处,百姓们齐声呐喊,也纷纷举起手中的灯笼,与火龙相呼应。火光与月光交相辉映,将整个真定城照得如同白昼,地一片通明。

火龙之后,是十头威风凛凛的“舞狮队”。金睛火舌的彩狮,在喧的锣鼓点中跳跃、翻滚、直立、腾挪,时而威猛如虎,时而顽皮如猫。表演的最高潮,十头彩狮竟齐齐跃上高台,叠成一座摇摇欲坠却又稳如泰山的“狮山”,山顶的童再次挥旗,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世子千岁!燕云同乐!”这一次,回应他的是万民齐声的怒吼,声震九霄,直冲云霄。

主台之上,早已设下“同乐席”。范正鸿亲自走下高台,与民同坐。他的面前,只有一张简朴的矮几,几上放着两碟菜:一碟“同乐肉”,一碟“团圆饼”,还有一壶温热的“燕王醉”。任何百姓都可以随意上台,与他碰杯。白发苍苍的老农、满身油腻的屠夫、心灵手巧的绣娘、走街串巷的贩,他们轮番而来。有人激动得不出话,只把碗高高举过头顶,一饮而尽;有人拉着自家孩子,非要让“世子摸一摸手”,沾沾福气。范正鸿来者不拒,他微笑着,与每一个人碰杯,酒到杯干,笑声朗朗。怀中的孩子被母亲抱在怀里,脸被烟火和人气熏得红扑颇,竟睁着一双黑亮如星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片前所未见的人海灯山。

庆典的温情,不止于此。赵持盈带着她的医队,在台侧设起了“义诊棚”,神医安道全率众弟子为百姓免费看脉诊病,分发常用药。完颜兀鲁与卞祥风尘仆仆地从口外赶回,他们身后,是三百匹神骏的良马。他们当场宣布“赠马于民”——凡有志从军、保卫燕云的青壮,皆可自取一匹,当场按下手印,编入“燕云骑”。此令一出,人群再次沸腾,马嘶人喊,无数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场面热闹非凡。

夜深了,灯火却未散去。教军场中央,一座三丈高的“燕云塔”被缓缓竖起。塔身由万盏百姓自制的彩灯叠成,塔顶则是一轮巨大的“月灯”,灯心用朱砂写着“承燕”二字,寓意继承燕王之志,光耀燕云大地。范正鸿抱着孩子,在万众瞩目之下,亲手点燃了引线。“嘭——”一声巨响,塔顶的月灯承载着无数孔明灯的原理,缓缓升空。它带着万民的目光,越飞越高,越飞越,最终在深邃的夜空中,化为一颗明亮的星星,与上的明月遥相辉映。

与此同时,百姓们纷纷放起了自己手中的灯:承载着希望的莲灯、象征吉祥的兔灯、寓意富足的鱼灯、期盼归来的雁灯……万灯齐飞,如银河倒泻,带着“风调雨顺”、“世子千岁”、“燕云长定”的朴素祈愿,缓缓升上中秋的夜空,将整片空点缀得如梦似幻。

孩子躺在父亲的臂弯里,睁大了一双清澈的眼睛,望着满灯火与星辰,仿佛要将这壮丽的景象刻进最初的记忆里。范正鸿低下头,在他耳边轻声:

“儿啊,这是你第一个中秋。为父把整座真定城,都点亮给你看。如果你想,今后爹给你把下的灯都点开”

鼓声渐歇,灯火渐稀,人群却迟迟不肯散去。百姓们自发地排成两列长长的队伍,从府衙一直延伸到教军场,手里举着残余的灯笼,为燕王一家送校范正鸿抱着孩子,与妻子赵持盈并肩,缓步穿过这由灯火和善意构成的人巷。所过之处,灯笼高高举起,如两条流动的火龙,沉默而庄重地护送他们回家。

不知是谁,在寂静中高喊了一声:“世子千岁!”

这一声,仿佛点燃了引线。

“燕王万岁!”更多的人响应。

最终,汇成最朴实、也最真挚的呐喊:“燕云同乐——”

喊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散在真定城的夜空里,像是要把这一夜的欢喜、感动与希望,深深地刻进燕云的山水,刻进大宋的史册。

夜风拂过,带来了远处麦滥清香,带来了近处灯火的余温,带来了婴儿均匀而轻轻的鼻息。范正鸿抬头,望见中秋的月,圆满如镜,清辉遍洒。它照见了万家灯火的温暖,照见了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也照见了怀里那张的、红扑颇、安睡的脸庞。

这一夜,真定无眠。这一夜,燕云同乐。

喜欢水浒,猎国之武正请大家收藏:(m.pmxs.net)水浒,猎国之武正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英灵君王 宋吹 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 四合院重生从51年何雨柱开始 小罗的神奇宝贝之旅 矩阵生存:每天一个随机宝箱 重生后每天都想低调 股神:暴富从炒股开始 世子威武 百炼飞升录 最强反恐精英 药神归来 玄修成神 废材弃婿竟是天帝 末日惨城 身为反派女配,只想扶女主上位 殿下他偏要以婚相报 网游之圣骑威武 从杂役开始纵横洪荒
经典收藏 合离回娘家住茅草屋,赚钱养崽忙 男多女少,夫郎都有病 重生被换亲,改嫁侯府当主母 网恋得是一件严谨的事 嫁六零高冷军官,一胎三宝 燠夏 进入棺材当魔尊 庶女嫡宫 反攻略不是轻轻松松吗? 鬓花颜 陆先生,别扰我幸福 冥夫来袭 分手要独美?疯批大佬撩上位 罪魁者 你真以为一根香蕉就把我搞定了? 酒厂教父教你做人 医道不凡 韩娱之星光璀璨 我女生,穿进漫画拐走多位女主 真千金她又拉着假千金去抓鬼咯
最近更新 铠甲勇士设计解构 路人甲女配只想学习 八零随军大东北,霍团长夜夜爬炕 快穿:渣男睡醒了 春蚕成蝶 十阶烬火:默语承光 电力设计院的日常 取消婚礼的风,吹来了轮椅上的他 剑凌九霄逆途 双星临世:天命凰妃 四合院:我傻柱绝不当大冤种 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 新梦红城 我在武侠世界里科学修仙 盗梦空间!玄学团宠勇闯天下 四时鲜 萌萌驾到 海贼王之仙途误入海贼船 傅总,夫人不想当首富太太了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水浒,猎国之武正 日去归轩 - 水浒,猎国之武正txt下载 - 水浒,猎国之武正最新章节 - 水浒,猎国之武正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