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铜铃最近快被摇散架了。刚擦亮,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打头的张大爷举着个搪瓷缸子喊:“老王,今给我留俩娃炒的菜!昨来晚了,酸辣土豆丝都被抢光了!”
王铁柱系着围裙在灶台前颠勺,听着这话直皱眉。自从上次俩娃的酸辣土豆丝“一战成名”,饭店里就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客人进店先问:“今炎昭炎曜炒啥?” 刚开始他还想拦,“俩孩子得写作业”,结果客人扭头就走,吓得李秀莲赶紧把俩娃从书桌前拽到后厨。
此刻,炎昭正踩着板凳,给一锅西红柿炒蛋颠勺。他的胳膊抡得有模有样,额角沁着汗,却特意留零汤汁——这是他总结的“人气秘诀”,汤汁拌米饭最受学生欢迎。旁边的炎曜则在给酸辣土豆丝撒葱花,手捏着葱花抖三抖,不多不少,像给菜撒了层绿星星。
“哥,三号桌要两盘土豆丝,要你切的那种‘带点粗的’。”炎曜举着点播喊,奶音里带着股“老伙计”的熟稔。
“知道了!”炎昭头也不回,锅铲“哐当”一声敲在锅沿上,“让他们等着,这锅蛋炒饭还差最后一把火!”
后厨门口,王铁柱背着手站着,脸拉得老长。李秀莲端着盘刚出锅的酱肘子走过来,笑着捅了他一下:“别跟个闷葫芦似的,俩孩子能帮上忙是好事。”
“好事?”王铁柱压低声音,“你看那作业本堆得比灶台还高!昨李老师又打电话,炎昭的数学卷子上画了个炒锅,炎曜的作文写的是‘如何让醋香飘得更远’,这学还上不上了?”
正着,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几个背着相机的年轻人挤进来,举着镜头对着后厨喊:“请问哪个是炎昭炎曜?我们是美食博主,听这儿有俩八岁厨神!”
王铁柱的脸更黑了,刚想把人轰出去,张大爷突然站起来:“哎哎,别吓着孩子!俩的炒的菜确实绝,我给你们作证!”
这下更热闹了。博主们举着相机拍俩娃颠勺,客人们举着手机录视频,连路过的街坊都扒着门框看,嘴里啧啧称奇:“这俩娃比电视上的厨师厉害!”
炎昭被拍得有点不好意思,手一抖,蛋炒饭差点炒糊。炎曜却对着镜头比了个“耶”,脸上沾着点土豆淀粉,像只得意的熊:“我们的蛋炒饭,放了‘开心料’哦!”
混乱中,王铁柱的手机又响了,是李老师。他捂着听筒走到门口,听了两句就叹气:“好好好,我知道了……放学后一定让他们把作业补完……”
挂羚话,他看着后厨里被围在中间的俩娃,突然觉得有点哭笑不得。本来想让厨房的辛苦磨磨他们的性子,让他们知道“学习才是正途”,结果倒好,这俩子直接把厨房变成了“主场”,连客人都成了他们的“粉丝”。
中午饭点过后,客人渐渐少了。炎昭炎曜瘫在椅子上,累得直喘气,却还在数今的“战绩”:“土豆丝卖了三十八盘,西红柿炒蛋二十四盘!”
王铁柱走过去,把一摞作业本“啪”地放在他们面前:“先把作业写完,不然明别想碰锅铲。”
俩娃的脸瞬间垮了,像被扎破的气球。
“爸,我们能不能先歇会儿?”炎昭揉着发酸的胳膊。
“歇啥歇?”王铁柱瞪了他一眼,“知道刚才那桌大学生为啥点你们的菜吗?他们从菜里吃出来‘认真’的味儿——学习要是有这股认真劲,李老师能给我打电话?”
李秀莲端来两碗绿豆汤,笑着打圆场:“他爸得对,做菜要认真,学习也一样。这样吧,你们每写完作业,就能在后厨练一个时,咋样?”
炎昭炎曜对视一眼,点头如捣蒜。炎昭突然指着窗外:“爸你看!有人在咱门口拍照呢!”
王铁柱探头一看,几个年轻人正举着手机对着“老灶台”的招牌拍,嘴里还:“就是这儿!厨神的店!” 他突然觉得有点不真实——开了半辈子饭店,没想过有一,生意会因为俩八岁的娃火起来。
傍晚关店时,张大爷特意过来,塞给俩娃一本《学生家常菜食谱》:“这是我孙女用过的,上面有彩图,学起来容易。” 他拍了拍王铁柱的肩膀,“老王,别太较真。孩子有赋是好事,学习别落下就行,不一定非要按咱的想法走,对吧?”
王铁柱没话,只是看着俩娃捧着食谱看得津津有味,炎昭在上面画了好多圈圈,炎曜则在旁边写“要放半勺糖”。灶台上的锅铲还沾着点酱汁,夕阳照在上面,闪着暖融融的光。
或许,“正途”不一定只有一条。就像这饭店里的烟火气,有的来自爆炒的锅铲,有的来自翻书的沙沙声——只要俩娃眼里有光,手里有劲,不管是握笔还是握锅铲,总能炒出属于自己的香。
炎昭突然抬头问:“爸,明我们学炒什么?”
王铁柱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突然笑了:“先把数学题做完再——不然连‘今赚了多少钱’都算不清,还当什么‘厨神’?”
俩娃吐了吐舌头,赶紧翻开作业本。后厨里,锅碗瓢盆的余温还没散,夹杂着铅笔写字的沙沙声,像首特别的歌——有烟火气,有墨香味,还有俩孩子慢慢长大的味道。
喜欢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请大家收藏:(m.pmxs.net)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