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了?” 我一进门,娜塔莎就急忙问道。
“搞定了,合约签了,未来四年我是迈凯伦车手。” 我笑着回答,这是我第一次亲口出这句话,一切都变得无比真实。
“恭喜你!” 她欢呼道。
“谢谢。不过…… 我们该为你做点什么呢?” 我仍保持着微笑,却注意到娜塔莎的笑容渐渐淡去,眉头微蹙,这可不是好兆头。
“梅赛德斯收购本田的事还没官宣,大家都守口如瓶,但据我所知,他们对车手阵容有两个要求:首先,需要一位人气高的德国车手,满足营销需求 —— 德国车队配德国车手,听起来很合理,对吧?但我显然无法胜任;其次,需要一位‘即战力’车手。他们原本想签你,现在你去了迈凯伦,他们又考虑詹姆斯?巴克斯顿,但我听他很快会宣布离队。除此之外,我还听到他们讨论科斯基宁、卡明斯基,甚至哈马莱宁这些名字,显然,他们希望找至少有一定经验的车手。” 娜塔莎解释道,“他们还没正式通知我,但越来越明显的是,只要能避免,他们就不想用新秀。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对娜塔莎而言,梅赛德斯本是完美选择 —— 她能在车队成长过程中逐步展现实力,但正如她所,现实让这份期待变得渺茫。
我猜测,梅赛德斯要么签下了维克多?哈特曼这样的德国车手,要么服了某位退役车手复出,毕竟目前没有赋出众的德国新秀。
若他们选择的是 dtm(德国房车大师赛)等赛事的德国新秀,想将其培养成 F1 车手,那么对 “二号车手需有经验” 的要求还得通;但从娜塔莎提到的候选名单来看,他们既想要成名的德国车手,又想找另一位有经验的车手(尽管是年轻新秀),这明梅赛德斯期待车队能尽快出成绩。
“如果他们考虑这些人,那其他车队的席位不就空出来了吗?” 我指出,她提到的这些车手若转会,必然会腾出原有席位。
“理论上是这样,但你也清楚,下赛季近半数车队的席位都悬而未决。丰田或许有空缺,但谁能保证丰田下赛季还会留在 F1 呢?” 娜塔莎反驳道,提出了一个我同样担忧的现实问题。
“这样的话,我建议你考虑威廉姆斯、印度力量,或者新加入的车队。
2010 年车手变动会很大,这些车队通常更愿意给新秀机会。以我的经验,只要能在 F1 占得一席之地,未来谈判时就会更有优势,哪怕只是个替补席位。” 我建议道,心里清楚这话多少有些安慰人。
毕竟 2008 年我曾拒绝过印度力量。但公平地,印度力量如今已具备竞争力,连续两站分别拿下亚军和第四名。
虽他们表现不够稳定,但偶尔能展现出惊人速度;更何况,翁贝托?泵罗内利即将退役,转任法拉利储备车手兼厂队 Gt 车手,印度力量必然会有一个空缺席位。
至于威廉姆斯,若丰田退出 F1,北川英树的职业生涯基本就结束了;且科斯基宁也在竞争多个空缺席位,威廉姆斯至少会有一个席位空缺。
此外,三支新车队,根据最新消息,暂定名为马诺、卡特汉姆和坎波斯,将使用考斯沃斯引擎加入 F1。
尽管这些车队因 “预算帽政策被厂商车队用政治手段废除”,大概率会沦为 “鱼腩”,但对新秀而言,有席位总比没席位好。
“话是这么…… 但我原以为,赢了两个冠军,又以本田嘉宾身份参加了近半数比赛,至少能得到比‘垫底车队’更好的机会。” 娜塔莎叹了口气。
“相信我,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作为替补车手,我为职业生涯带来的改变,远超过在 F1 之外的所有努力。我赢了勒芒 24 时耐力赛,对 F1 生涯却毫无帮助;可在恩里克遭遇意外后,我替法拉利跑了几场比赛,突然就有车队争相与我签约。” 我坦诚道,不得不承认张琳当初的判断是对的。
“我不想这么,但今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是:F1 车队根本不在乎耐力赛,不在乎印地赛车,他们只关心你在 F1 能做到什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短视且精英主义的人,尽管我不愿相信,但事实证明,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你的能力,才会认可你。”
我不能让娜塔莎重蹈我的覆辙。接受印度力量这样的车队席位吧,若你更在乎 F1 而非整个赛车运动,就会发现围场里多数人都持同样态度。
我曾以为在 A1Gp、勒芒和印地赛车的努力有意义,但重返 F1 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快乐与关注。或许这并非理想状态,但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张骋加盟迈凯伦!”
“尤里出局 —— 张骋加盟!”
“张骋签约迈凯伦!”
我在阿布扎比酒店房间打开笔记本电脑,满屏都是这样的头条,舆论大多充满期待。
人们认为我是 “赋出众的年轻新秀”,本赛季刚拿下首胜,如今加盟迈凯伦,所有人都好奇我与安东尼?哈里森搭档会有怎样的表现。
有些声音试图淡化这份期待,指出尤里?卡萨莱宁当初也是 “备受看好的新秀”,却在与安东尼搭档后黯然失色;另一些人则反驳,强调我已在与马蒂?哈马莱宁的合作中证明了自己。
少数质疑者承认我在法拉利半个赛季的表现亮眼,却怀疑我能否在整个赛季保持这样的水准,认为 “一冠的成绩” 对志在争冠的迈凯伦而言,仍显不足。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与疑问,但整体而言,舆论偏向积极。
不过,我也看到了一条足以体现 “离开法拉利之痛” 的评论。标题很简单:“Le penne ha perdute”(意大利语,字面意为 “羽毛已失”),实则暗指意大利国歌中的歌词 ——“gia lAquila dAustria le penne ha perdute”(奥地利雄鹰已折翼)。
意大利媒体竟将我刚获得的 “雄鹰” 昵称反过来攻击我:他们不再将 “雄鹰” 与我头盔上的雄鹰关联,而是将其等同于 19 世纪意大利独立运动中的 “奥地利敌人”。
我离开法拉利实属无奈,但意大利媒体显然无法接受我转投他们最大竞争对手的事实。
这种反应或许过激,但我为了职业生涯,必须做出这个选择。若不能成为法拉利车手,那么迈凯伦车手便是次佳选择。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pmxs.net)F1之飞驰人生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