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穿越者”号回到火星的李素佳无奈地结束了这场耗时费力又毫无结果的穿越之旅。
这也预示着她彻底放弃了穿越回过去、改变时空因果、拯救刘翰洋的行动。
时空的长河浩瀚而绵长,宇宙因果律非人类所能企及。
也许更高维的生物或更高阶的文明能改变过去、改变宇宙因果律,也许宇宙自有它的时空运行机制和熵增原理,非文明所能左右。
回到太阳系环境科研局的李素佳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世间的一切她都感觉索然无味,提不起丝毫兴趣。
她似乎沉沦了。
虽然开始重新主持局里的工作,但心思全无。
她仍沉浸在无法拯救挚爱刘翰洋的自我责备和痛苦之中...
当然,拯救刘翰洋的举动不全是李素佳的私心,还有一个基于现实考量的重要原因,即,让刘翰洋计算出一个发射到木星内部的、合适的黑洞质量。
它是“铺路者”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二分太阳系”的核心所在。
想要实现人类与泰伯星人共享太阳系,实现“二分太阳系”的战略设想就必须让木星成为一颗发光发热的次恒星。
如此,处于木星宜居带内的木卫二就会接收到来自木星持续的光和热,变成一颗拥有全球性海洋和陆地的温暖体,人类才能在太阳系立足。
“二分太阳系”才能成为可能。
“铺路者”计划中人类对木卫二的改造蓝图已经规划好,凭借人类对火星成功的改造经验,实现木卫二的完全宜居也是可能的。
可遗憾的是,人类用尽手段也无法让木星拥有13倍木星质量,即跻身为一颗褐矮星所必须的最低氢气云团质量。
即使耗费数年,修建了一条从太阳系边界奥尔特云至木星的吸积氢气云团的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也没有达成上述目标。
尽管该矩阵通路最终吸尽了奥尔特云内的氢气云团,也只供给了木星8.3倍木星质量,距离触发木星成为一颗褐矮星的最低临界质量——13倍木星质量还相差甚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李素佳为局长的太阳系环境科研局面向全球发出了“木星褐矮星化征集令”。
几周后,一个叫希尔·伯顿的面包师现身环境科研局,原来,他是大名鼎鼎的黑洞专家埃凯斯·伯顿爵士的孙子。
他向李素佳提供了伯顿爵士生前撰写的一本有关行星褐矮星化的假想命题。
即,面对无法达到触发类木行星成为一颗褐矮星的最低临界质——13倍木星质量的失败恒星,或许向其内部发射一颗合适质量的型黑洞,利用黑洞恐怖的吸积力和引力来压缩类木行星内部的氢气云团。
如此,不必达到13倍木星质量这一临界值就可以触发类木行星内部的氢核聚变,使其快速演化成一颗超级褐矮星,或者演化成一种介于褐矮星与红矮星之间的过渡型星体,即亚红矮星。
理论有了,可伯顿爵士所假象的那个合适质量的型黑洞非常模糊,实际操作起来必须明确一个具体的量化数值,否则极易引发灾难性后果。
向木星内部发射一个黑洞非同可,必须结合木星的现有质量及褐矮星的临界质量要求,精确这个所谓的合适质量黑洞的具体质量。
否则,一旦控制不好,要么因这个黑洞质量太不起作用,要么因质量太大失去控制、完全吞噬木星,继而给整个太阳系带来毁灭性灾难。
于是,这就有了李素佳穿越回过去,试图改变因果、拯救刘翰洋的举动。
一是出于现实考虑,自伯顿爵士牺牲后,刘翰洋得到了他实验室的大量资料和科研成果,也曾经利用他的黑洞理论,成功制造出了一个微型黑洞去对付泰伯星人,而且取得了成功。
因此,在全人类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得到伯顿爵士真传的刘翰洋是目前仅有的实现木星褐矮星化的不二人选。
其二,李素佳也是出于私心,拯救曾经的挚爱刘翰洋是她的精神与内耗双驱力,自周芸牺牲后,她对刘翰洋的爱就愈发强烈起来。
公私并济之下,穿越回过去、拯救刘翰洋就成为了她的执念和必须完成的任务。
可不遂人愿,具体来是宇宙的因果律不允许她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起码在人类所处的这个三维世界和现有的科技水平之下是不允许的。
其实,原本解决木星褐矮星化难题时是有两套并行的方案,除了穿越回过去、拯救刘翰洋外,还有一条就是利用mR影像再建系统还原伯顿爵士在草拟那份笔记时的原始场景。
该场景被还原后,即可清晰地了解伯顿爵士所假想的向类木星型星体内部发射一个型黑洞,从而实现未达到最低临界质量要求的此类星体快速完成褐矮星化进程的所有构思。
当然,伯顿爵士的假想并未能给出这个型黑洞的具体参数,但只要掌握了他的原始构思,就能为下一步工作带来希望。
届时,技术人员可向80年前、伯顿爵士草拟笔记的那个时空场景发射一组堪称幽灵粒子的中微子,该粒子以中微子耦合量子通讯粒子的形式穿透时空壁垒,继而实现过去与现在时空的即时对话,采用向伯顿爵士提问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答案。
即,究竟向现在拥有8.3倍木星质量的木星内部发射一个多大质量的黑洞,即可实现该星体快速完成褐矮星化或亚红矮星化的进程,变成一颗发光发热的次恒星。
这个方案并没有被李素佳舍弃,而是与她穿越回过去、拯救刘翰洋的行动几乎并行展开,只不过其影响力和关注程度并没有李素佳所主导的穿越行为那么大。
当李素佳的穿越行为彻底失败后,该方案才被重新提及并重视。
可喜的是,主持该工作的科学家出色地完成了所设定的全部任务指标。
不仅利用mR影像再建系统完整地再现了伯顿爵士草拟有关向一颗类木行星内部发射一个黑洞、使其加速成为一颗超级褐矮星或亚红矮星化的完整理论框架,更通过后期向伯顿爵士所在的那个时空场景发射一组中微子耦合量子通讯粒子,实现了过去与现在时空的即时对话。
最终,得到了向现在拥有8.3倍木星质量的木星内部发射一个半径12公里黑洞的具体参数,即可实现该星体快速超级褐矮星化或亚红矮星化,最终变成一颗发光发热的次恒星。
有了这个黑洞的具体参数,接下来就是利用可控的高能能量束轰击定量的爱因斯坦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云团,制造出一个符合标准的、半径12公里的型黑洞。
当该团队将第二个方案的所有流程和参数指标完整地呈现在李素佳面前时,仿佛给沉浸在绝望和无奈的她打了一剂强心剂。
不仅让她重拾了信心,更让她明白是时候该重新振作起来了。
因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三后,当李素佳将第二套方案的成果汇总成一篇长长的报告、准备亲自面见威尔顿述职时,机甲xm1367的突然出现让她的思绪再一次回到了如何拯救刘翰洋身上。
她清楚,一旦将第二套方案的成果汇报给威尔顿,也就等于宣告了刘翰洋已没有任何价值了,比之更惨的是他将被彻底遗忘,永远沉睡在冰冷的冰冻型休眠舱内,直至化为一堆枯骨。
一种心如刀割的伤感涌上了李素佳的心头,她紧紧地攥着报告的一角,似乎想将它彻底撕碎。
喜欢暗体请大家收藏:(m.pmxs.net)暗体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