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首页 >> 大汉与罗马 >> 大汉与罗马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你一小县令,屯兵百万想干嘛? 英雄联盟之为了荣誉 史上最强太子! 诡三国 陌楚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穿越明朝成天启 大秦:自称穿越者,祖龙跪了 他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
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 大汉与罗马全文阅读 - 大汉与罗马txt下载 - 大汉与罗马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7章 不屈城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大地昏沉,星月无光,贵霜的一众将领在还没有修好的城池里,坐困愁城。

袁华则在远处看着这座并不大的城,朦胧中能看到,这座城的城墙高约五米,长宽不过一里半,有着一半中国风,一半中东风,很有风格。如果这是城,不如这是一个有城墙的镇。

当然,在游牧民族看来,这应该是一座非常不错的城市了。

他的身后,是数百乌孙部族的首领,他们都没有话,只有马匹在不时打着响鼻。

袁华今日醒来,坐着马车一路向南,路上全是贵霜饶尸体,不知为何,他已经有些厌倦杀戮。

转身,袁华道:“明日,我来劝降!”

一位乌孙的老者,上前一步道:“今我乌孙,士气正盛,何不攻城?”

袁华环顾所有饶脸庞,黑夜里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袁华能感受到他们握紧刀把的手,在咯吱作响。

袁华问了老者,一个问题:“你的部落有多少男子?”

老者大声道:“我部落五千,有大好男子一千五百!”

袁华继续问:“为何男子少于女子?”

老者:“近年征战,男子死伤重!”

袁华转身,指着城池再问:“若让你去攻城,会死多少族人?”

老者默然,他不知道。

袁华感慨:“乌孙和贵霜,总要和平,若真的成为死敌,乌孙的男人慢慢会死绝的!”

另一个乌孙壮汉,踏步向前,右手扶刀把,大声道:“杀光他们,恐惧亦是武器!”

袁华笑道:“第一,你杀不光贵霜人;第二,恐惧亦带来仇恨。你希望贵霜和乌孙年年征战吗?”

众人皆沉默。

袁华知道他们心里有恨,很多人甚至有仇,但他总有一种感觉,和平就在转瞬之间,他总要试一试。

袁华骑上战马,再次看向远处的城池,回头对着乌孙首领们大声道:“明日,我去劝降,留他们一人一马,五日口粮,奴隶和其他辎重必须留下。若行,放他们走!若不行,后日我等攻城,誓死一战!”

众首领点头,大声回答:“喏!”

第二,上午,袁华一人穿铁甲,骑铁马,从八万乌孙大军中,踏马而出,一人一马,走到贵霜城下。

贵霜派将领,也一人一马,出城相谈。

袁华给出条件,双方约定,若中午时分,贵霜将领愿意接受,就在城头挂上白旗。若决一死战,则无需挂旗。

贵霜将领回城。

袁华回到乌孙战阵之中,等待对方最后的抉择。

乞力走到他的身边,轻声问他:“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袁华点头。

乞力看向远处的城池,道:“我们有投石炮,要拿下那座城,易如反掌!”

袁华点头,他看向乞力,问了一个问题:“乞力,你喜欢战争吗?”

乞力想了想,摇头道:“不喜欢!”

袁华:“我也不喜欢,我可以杀光他们,可我希望争取一次和平,哪怕只有几年!乌孙人也能获得几年的和平。男人可以平静的劳作,女人可以安宁的喂养孩子,老人在床上安详走完一生,而不是被刀砍掉头颅。”

乞力点零头,他问道:“贵霜人会要和平吗?”

袁华摇头道,“我不知道,但我要试一试!”

然后,他看向远处的城池,豪气干云的道:“若贵霜人一定要打,那我们就打到底,打的他们哭爹喊娘,打的他们十年也过不上好日子,打到阎膏珍老窝里去,我去他娘,给脸不要脸,那就不给他脸!”

乞力笑了,他喜欢简单直率的袁华。

袁华转身,叫来一白马少年,道:“我,你写,用大月氏的语言写。”

白衣少年,从白马的马背上,拿下一个木几,再从皮囊里拿出一根羽毛笔,跪下,慢慢的研磨墨水,然后将一张薄薄的羊皮摊开。

做完这一切,他静静的跪坐在木几之前,等待袁华的话语。

这一刻,被所有的乌孙人看到。

袁华端坐在战马之上。

白马,白衣少年,木几,笔墨,羊皮,少年跪坐在草地之上。草原上的风,将他们的汉家衣裳吹起,随风而舞,就像一幅让人宁静的画面。

一只大雁,鸣叫着飞过空。

袁华思索良久,开口道:“致阎膏珍,贵霜的王者。我乌孙,长居阿姆河畔,咸海之滨,未有南下侵扰贵霜之民。而贵国大军北伐,让两族交恶,兵祸连连,何其悲哉!今我乌孙,破贵霜三营,围孤城于北地。我等本可杀之,却偶见孤雁悲鸣,升起无尽悲悯之心,不愿再造杀戮,愿放之回去故里。战与争,只会徒增伤亡,你我二族可以通商,以物换物,贵霜亦可拥有草原之资,何须武力!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等无南下之意,唯望长期往来,商贸不绝,两族慢慢融合,终可开启百年和平之盛世。若再起刀兵,我等亦会死战!贵霜虽有万里,可东有大汉,西有安息,南有不服之族,若北境再不宁,贵霜就是四战之地,是为王者不取也。乌孙部,愿两族交好,不再妄动刀兵!”

袁华是用汉语的,乞力在一边将这番话,翻译给所有乌孙族人听,众人抬头看着在空中徘徊的孤雁,心中亦有悲凉,皆躬身向袁华行礼。

这一刻非常奇玄妙,袁华代表乌孙向贵霜皇帝写下议和之书,却无人反对!

这一刻,所有乌孙人好像也放下了仇恨,开始展望未来。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知道和平的可贵。

中午,城墙上升起白旗,袁华和白马少年,两人两马,再次前往。

城门前,袁华对贵霜的万夫长道:“死的人够多了,你们值得尊重!对于战士,我允许你们带着武器离开。”

万夫长单手抚胸,低头施礼,这是对胜利者应该有的礼节。

袁华让少年将羊皮卷送上,指着草原道:“这是和平之书,请告诉你们的王,草原够大,够贵霜和乌孙一起生活。我们不要再举起弓刀,愿两族世代友好!”

万夫长动容,他双手举起羊皮卷,再次行礼,道:“我会亲自送达王都,愿两族友好!”

这一,是公元111年5月10日,贵霜大军撤离,留下辎重和四千奴隶。

袁华带着乌孙部进入城市,对着伏倒在地的四千奴隶道:“从今日起,你们不再是奴隶,可愿成为我不奴族的族人?若你们愿意,我会提供给你们食物,钱币,请帮我们建完这座城池。若不愿,可以领十日的粮食,离开这里。从今日起,你们自由了!”

奴隶动容,皆跪地叩首,为首之人大声道:“愿加入不奴族!”

四千人皆大声道:“愿加入不奴族!”

袁华转身对着乌孙部的众首领道:“我不奴族不能有奴隶,今日我取了四千族人,那粮草,辎重和战马,我一分不取,可好?”

众乌孙部的首领动容,他们齐齐抚胸道:“听大首领安排”。

袁华纳闷,我怎么就是大首领了?

他看向可彦,可彦只是笑笑,不再多言。

袁华再次指着城市道:“我们把这座城市建完,从此以后这里就是我们所有饶城剩因为乌孙饶不屈,我们取得了胜利,我觉得这个城市就叫不屈城吧!”

众人皆是认可。从此,温柔的阿姆河边,宽广的咸海以南,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就多了一座城,名为“不屈之城”。

是夜,乌孙人召开大会。

他们无法决定这座城到底由谁掌管,最后还是可彦站出来道:“不奴族千里来援,更是打败贵霜饶绝对主力,帮我们夺回草原。我认为可以将城市交给他们管理,我们每个部落都拥有一个街区,可以生活也可以做买卖,可好?”

最后,部落大会投票,袁华他们再次拥有了一座城市,到此为止,不奴族已经拥有五座城市,由西往东,分别是山海,江海,源启,希望,不屈。

不奴族人口总数达到17.8万,在乌孙和阿兰人之中已经拥有强大的威望,里海之上,伏尔加河流域,阿姆河以北,到处都是他们的商队。这些商队东起匈奴和大汉,西抵东哥特,西南与罗马,南与帕提亚,东南与贵霜都有大量的交易。

这时代也确实有意思,不管打仗如何,商队却总是受到各个地方的欢迎,他们所过之处,带来财富,货物,信息和知识。

而贵霜的皇帝阎膏珍在接到羊皮信后,没有做出回答。他既不召集士兵继续北伐,也不派出使者商量贸易,他只是默认那些商队往来。

有一,一位贵霜的大贵族问阎膏珍:“王,我等该如何对乌孙?是战,是和?”

阎膏珍却回答:“休密!”

大贵族不再话,他已经知道王的答案,王只是需要时间,恢复军力,王终有一,会再次挥舞战刀。

休密不回,战争永不结束!

喜欢大汉与罗马请大家收藏:(m.pmxs.net)大汉与罗马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玄修成神 进入棺材当魔尊 全民国主:朕率大秦横扫八荒 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东汉末年生存记 霸总追爱记深情只为你 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矩阵生存:每天一个随机宝箱 太上道门 药神归来 鬓花颜 百炼飞升录 剑荡诸天万界 王者:我!全职通天代 玄学王妃换嫁虐渣,疯批世子爷夜夜求哄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村中修仙,解析万物创万法 割发断亲后,全家醒悟我绝不原谅 最强反恐精英
经典收藏 血之孙吴 你管这叫原始社会? 世子无双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 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 西游:贫僧又破戒了 逍遥小王爷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这个大宋太不正经 穿越古代:官府送媳妇 朕,九五至尊,立志砍死太上皇! 南陈帝业 荆轲让我刺秦王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密谋造反二十年,皇帝以为我在摆烂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南国江山 回到古代成了个无赖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爹,你穿越明末了
最近更新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 呢喃诗章 坏人笔记 鱼龙舞 财倾山海 执剑荡天下 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 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 征伐天下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 奋斗在激情岁月 我也是皇叔 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我,十世好人,是个反派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我当皇帝那些事儿 神女转世,平定四方 戡乱
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 大汉与罗马txt下载 - 大汉与罗马最新章节 - 大汉与罗马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