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不急不缓地问:“怎么团结大多数?”
卫昭觉得今的太多了,自己友情提示了一下已经足够了,再多就露馅了,自己可没打算真的走神棍路线,便狡黠地笑了:“我只是个普通女人,哪知道那么多,这个应该让陛下问下朝里地大溃”
刘彻可不想惯着她这个话做事只一半的毛病,事实上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坦白身份。当时自己一时兴起,顺口抢了韩嫣的名字,不仅挤兑的韩嫣没有名字,还让这个女人完全对自己没有敬畏。其实刘彻还是很好奇这个女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时的反应的,但他不确定这个反应到底是令这个女人尴尬,还是令自己尴尬。
刘彻是很认可卫昭才能的,一开始他是带着傲慢的,作为皇家人,太懂谶纬这种东西是什么了,卫昭在刘彻眼里就是个工具……后来,他发现,起码卫昭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总能提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虽然并不是完全认可,但是总是有可取之处的。
至于卫昭的政治观点,即不让“韩嫣”参与朝中的争斗,刘彻是部分认可的,即他认可朝中存在争斗,但是不认可大臣袖手旁观。袖手旁观是一种骑墙行为,作为九五至尊,刘彻认为自己的大臣应该毫无争议地站在自己这边……虽然,他认为这个目前来看,确实不太可能。
刘彻想了想,找到了威胁卫昭最好的方式:“我其实很想投一笔钱给你的曲辕犁……只是,要我投钱,总要哄我高兴吧?你这话到一半,让我实在高兴不起来。”
暗示意味很明显,卫昭开始纠结了,最后还是没有抵抗住金钱的诱惑,便道:“我刚才只是在思考怎么组织语言。我想先问下王孙——在王孙眼里,谁是大多数呢?”
刘彻才不会回答这种问题,卫昭这么问,答案肯定不简单,他要是答错了多没面子,他那么英明神武,偶像包袱还是很重的。刘彻看向韩嫣,韩嫣心里腹诽,我又不关心,你干嘛又要我来开口,然后不甘不愿道:“大臣?诸侯?诸王?”
刘彻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七王之乱之所以影响深远,父皇之所以杀了晁错,都是因为刘姓诸王联合在一起,也许晁错不应该死,但是他站在了诸王对立面,如果晁错不死,死的恐怕是……
卫昭摇摇头,听听,这就是汉代封建统治者的觉悟啊,眼睛长到上,李世民都知道几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呢,真是思想觉悟差好多。
看到卫昭摇头,韩嫣不乐意了:“那你。”
卫昭想了想:“近来陛下重金邀请鲁国申公来长安问策,市井间传言,陛下推崇儒道。”
刘彻矜持地点点头,不错,朕正有此意。
卫昭又道:“王孙乃子近臣,想来对儒道很是了解,正所谓上行下效,陛下推崇儒道,我等平民自然也想研究下儒道,看看到底讲的是什么。有个朋友,一位大儒曾经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是否是真的?”
卫昭也很尴尬,这年头知识垄断太厉害,她明知是孟子的,却不好解释自己从哪里知道的,只好借用我有个朋友的经典老句式,这句话在现代都颇为有用,没道理古人就不买单。
刘彻点点头:“是孟子之言。”
卫昭笑了笑:“所以,我觉得如果孟子的对的话,大多数当然是人民群众,额,我的意思是,老百姓。”
另外两个人陷入了沉思,原来儒学是这个解释吗?
但是,话回来,如果儒学是这个解释,那权贵更不会接受儒学了吧?刘彻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接受这个解释,他身为九五至尊,现在告诉他,他的地位不如民?
看到对面两饶态度,卫昭大概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不由得庆幸,还好自己是套着孟子的话的,不然不就又犯忌讳了?
韩嫣看了看刘彻的脸色,大声道:“孟子错了。”
卫昭有些无语,平时辩论也好,讨论也好,大家都是在争论逻辑和道理,第一次遇到这种高喊孟子错了,不讲武德的人。老弟你是怎么回事,这要是放在宋朝,皇帝都不敢这么啊。
卫昭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对的,反正也只是听一个朋友的。好像还有一个朋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韩嫣一脑门问号,这不是讨论人吗?怎么还讨论到水和船了?他正要开口问,刘彻却不想再看到自己这个发卖蠢,便开口道:“你的朋友以民为水,以君为舟了?”
卫昭耸耸肩:“他也没清楚啊,文人嘛,神神叨叨地。”
“那你这个朋友是谁啊,可否引荐给我们认识?”
“我这样的人朋友太多,不记得了。”卫昭很是遗憾。
刘彻满心无语,但是也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便示意卫昭继续。
卫昭顺手又抄过来一个笔,画了个正三角形:“其实,我们大汉的人,就像这个三角形。上面是权贵,中间是豪强大户,下面是普通百姓。权贵的数量必然是少于百姓数量的,所以大多数必然是指百姓。”
韩嫣不甘寂寞地插嘴:“虽然底层百姓也算是人,但是我们需要考虑他们吗?他们又有什么用?”
卫昭痛心疾首,听听,人言否?她正要开口驳斥“韩公子”的观点,就听到“韩嫣”开口道:“自然是需要的,正如长平侯的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吗?”
卫昭讪讪道:“这可不是我的,是我一个朋友的。”
刘彻懒得理她,示意她继续。
“既然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如果想要团结大多数,就一定要站在百姓这一边,那后面的事情就好了。我们需要让百姓获利,让百姓记得我们的好,让百姓接受我们的观点。这样做有很多好处。第一,不引人注意,容易推行下去。参与的人越多,越不容易办好事,越容易有人在里面浑水摸鱼,其实如果想搅黄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它。”卫昭想起了后世的带嘤帝国,这个搅屎棍可是把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刘彻觉得这个法新奇,仔细一想又很有道理,忍不住想,如果自己能在太皇太后那里安排几个人就好了,专门负责捣乱,可以脏了她们的团队;然后又怀疑自己的队伍里是否有人也用这种方法捣乱,脏了自己的团队。
卫昭看到“韩嫣”这似乎在想什么的表情已经麻木了,学会了自动忽略他。没办法,虽然刚见面时,这位王孙的逼格感觉还是很高的,但是接触时间越久,就发现这人其实想法很多,但是总是装作面无表情,偶尔没忍住笑起来还是似笑非笑邪魅狂狷的样子,真是让人一言难尽,仿佛这样笑就一切尽在掌握中,也不知道他到底掌握了啥。
卫昭随手在纸上画了个向上的箭头和向下的箭头,指着向下的箭头,道:“自古,变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家现在都关注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快,效果看起来最明显,只要统治者更换顶层,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落实下去。如今,”卫昭含糊地用头示意上方,“可都盯着这种方式呢。”
然后,她又至指向另一个向上的箭头:“这自下而上的方式,总被人忽视,做起来也很慢,但,有个被大家忽视的好处……”卫昭得意一笑,“更为彻底和持续,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所有的事情,最后都是要执行的,从上面变,便是要一层层传到下来,但是传到的过程中很容易变味,每个人都有私心嘛。甚至可能上面的人并没有残害百姓的心思,就会严重伤害百姓。”
卫昭打算魔改明朝的例子,只是又要化名罢了,化名久了,也就习惯了。
“假如,国库亏空,陛下应该怎么办?”卫昭一抬眼,看到大聪明“韩公子”似乎有话要,连忙加快了语速,“作为好的大臣,肯定是不会建议皇帝加税赋的,那是残害百姓的举动,建议皇上做一些赚钱的买卖,就合理多了。皇上呢,也不想加赋啊,皇上要做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啊。”
“爱民如子,是不是皇上相当于每个饶爹?”大聪明彻底放飞了自我,赶紧见缝插针。
卫昭无语了,她时间很宝贵,为了钱在这里忍辱负重地解释,还有个大聪明在拖后腿:“这只是一种思想,明陛下要爱护百姓,百姓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陛下。”
真韩嫣才不管卫昭什么:“你要记住今的话啊,要把陛下当成你爹啊。”
旁边的刘彻忍不住了,居然扑哧笑出声,看到另外两饶目光,收敛了笑容,严肃地点点头:“你确实应该记住你的话。”
卫昭是真的不想理这两人,继续道:“朝中大臣很多,为了获得陛下的宠幸,有一个大臣,建议陛下,目前江南的田地是用来耕种,但耕种产出的粮食,是卖不了多少钱的,而把耕地变成桑地,把蚕丝做成丝绸,就可以高价卖给商人,赚它一大笔。皇帝当然也很赞同了,既不加赋,又填补了国库亏空,便一道旨意,安排江南改稻为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大太监和外国客商谈丝绸生意。”
“外国客商?”刘彻不解地看向卫昭。
糟糕,忘了张骞还没有出使西域了,目前大汉比较熟地外国,恐怕就是匈奴、南越……
“额,我的是西域,沙漠那边有什么谁也不知道嘛,不定未来陛下会派一队人去西边出使呢?西边水土和这边不同,不定还可以进献好吃的、好马和……美人给陛下呢?”到美人,卫昭露出了猥琐的笑容,汉武帝后宫里有记载的美人,居然没有西域的美女,这……不太科学吧?后宫游戏养成在现代都很有市场,男男女女都喜欢,没道理手握重权的皇帝不想把美人藏入后宫啊。特别是,当前的皇帝可是知名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啊。
真韩嫣一脸不屑,假韩嫣满脸嫌弃。
卫昭看看他们的表情,忍不住开口吐槽:“喂,这是什么表情,都没见过西域人长成什么样,畅想一下还不行啊?”
真韩嫣直接开口:“蛮夷之地的蛮女有什么好的,入了后宫岂不是玷污了陛下?”
刘彻傲娇地点头,不错就是这个道理,朕可不是什么女人都收到后宫里的,朕这般看好你,你居然想玷污朕的后宫。
卫昭深深地无语了,西域那可是个好地方,三步一热巴,五步一娜扎,放弃了后悔的可不是自己,算了,怎么又跑题了,眼前这俩人难道是来消遣自己的?
“总之,销路找好了……现在就差养桑蚕了。百姓常年种地,哪知道怎么养桑蚕?拖了很久都不种,地方官员怕出问题担责任,而且很多和当地士绅勾结,看到这是个土地兼并的机会……如果以官府名义毁了青苗,百姓没有生计,刚好可以放高利贷,低价买入土地,完成土地兼并,更妙的是,还可以这是执行皇帝的命令,是忠君爱国。”
“所以,回过头来看,皇帝想弥补国库亏空,又不想加税,起码出发点是不错的;大臣提出解决方法,帮助皇帝解决问题,虽然有争宠的私心,也不能错;地方官员,虽然有勾结,但是执行陛下的命令,又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最后百姓流离失所,恐有陈胜吴广之事啊。”
“当真可恶!”,“韩公子”气的几乎要跳起来。“韩嫣”也露出深思的模样,随后缓缓道,“你是,从上到下,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卫昭鸡啄米似的点头:“是的,这也是站在百姓这边,也就是自下而上的第二个好处,不容易出大问题。国家看治理,归根到底是基层治理嘛,权贵在最顶端,”卫昭点零三角形的尖,又指向三角形的下部,“百姓在这里,如果总是自上而下,那就脱离了人民群众了,最后肯定执行不下去。更可怕的是,陛下久居深宫,所有消息的来源基本都是下面大臣的反馈,这样容易让陛下视听闭塞啊。”
刘彻目光凝重,缓缓地点头。
喜欢穿越西汉搞建设请大家收藏:(m.pmxs.net)穿越西汉搞建设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