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

不老的考拉

首页 >> 夜明 >> 夜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华兴传奇 明末风云起 重生大虞朝,我自任逍遥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三国之风起扬州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红楼之花不语折需折 王侯弃子 夜明 隋末之万钧之势
夜明 不老的考拉 - 夜明全文阅读 - 夜明txt下载 - 夜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541章 扬州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黄宗羲站在高台上,下面坐了六十多个士子。有嘴上才才长茸毛的年轻人,也有二三十岁的书生。

黄宗羲这几年着书立,声名渐显,因为一直没有依附翟哲,他父亲黄尊素是当年东林六君子之一,在江南的名声比方以智要响亮。

“大明一直以为农为下之本,此言当然不错。但在我看来,农商皆为下之本。民以食为,国不可缺粮。唯商可通各处有无,国可因此而富,而强。”他这一年来一直思考大明覆灭的原因,写下的书稿堆积满书屋。如不是方以智力邀,他可宁愿留在老家。

东北角落,一个少年认真的听,认真的记。他平日沉默寡言,在书院中没几个朋友。

苏州书院与大明其他地方的书院的不同在于,这里不仅教习儒学,方以智首次在这里教授泰西之学,所用的教材正是他编着的《物理识》。不过这几日来,真正愿意随方以智学泰西之学的人极少,更多的人还是听策论之学。

方以智家学渊源,儒学造诣不下于黄宗羲,但他为了推广偏冷的泰西之学,放弃了教习策论和儒学。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凡是对泰西之学没有兴趣的,他从不勉强。

高台上,黄宗羲的很开心,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分享,他堆满书屋的书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士子的认同,否则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乐趣。

苏州书院以方以智为首,其他讲授者皆是客卿。但各家传授课业的内容在晋王府都有备份。

苏州书院首批招收的学子共两百三十人,远超过黄宗羧饶想象。他,包括冒襄和陈贞慧,其实都不希望一次招收这么多学生。

大明吏部尚书陈子龙在苏州书院挂牌时亲自来道贺,同时命弟子杨金鑫前来叫教习徐光启当年所着的《农政全书》。

这正是方以智希望见到的,自从放弃江南总督后,他越来越偏离策论和朝廷,把心思全放在经世致用之学上。

苏州书院是翟哲借助方以智的手创立,旁人可能不知道晋王的心思,但方以智猜到晋王隐藏在其后的目的。在书院成立的头一,他便明,书院弟子禁止结社。当然,离开书院后,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苏州书院既立,东林书院变为历史。

方以智曾经过,西学与大明之学,各有所长,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

只有方他这样心胸的士子才能配上晋王,也只有晋王才能配上方以智这样的士子。

苏州书院才开始起步,杭州的讲武堂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

五月,雨季过去。

江南的春节农耕已经结束,各地府兵集中训

通常雨季过去,就是大明的军队将要出动的时候。因为明军多火器,在阴雨连绵的气出击风险太高。无论是湖广还是泰兴,明军在春季一直收缩防线

讲武堂首批结束培训的!一百名武官在南京城接受大将军的检阅。

一年半的培训丨让这些人至少能看懂公文,同时能写好一份通顺的报告。没有慧根的人在一年半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要求,这些人多半原来就有一定的文字底子。

讲武堂今年扩编,已有三百人。各地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有童生功名的士子均可以通过考核进入讲武堂学习。其中有一百饶名额来自军中各位总兵推荐,但不得推荐千总职位以上士卒,而且加入讲武堂后,便脱离原来军籍,下一步去向由大将军府决定。

南京脚长,一百名武官站成十列,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

威武的盔甲,挺拔的身躯,还有一张张略带稚气的面孔。翟哲绕方阵走一圈,走后站在方阵的正对面。他今日前所未有的重视,特意穿上了盔甲

“你们都是我大明的锐士”

大将军雄壮的声音在响亮在广阔的校场。

“大明今日虽弱,但必将因为你们走向新的荣耀”翟哲张开双臂,“我们是武人,开疆拓土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这是大将军在讲武堂题词牌匾上的四个字。

站在最前的四个人是这批武官中最突出者。

浙东张秋,杭州江柔,松江程子明,徽州李大庆。

张秋举起右手,一百人异口同声,喊叫道:“大将军威武”

“去吧,视同僚的生命如你们自己的生命,把清虏当做不共戴的仇敌无论到哪里,不要坠了你们大明精锐的名头”

翟哲的两只手掌指向空,头顶上两只海东青在盘旋。

“大将军威武”呼喝声令人热血喷张。

这些人从进入讲武堂开始,除了日常的功课和训练,他们了解最多的正是大将军的经历。从在胡虏环绕的形势下挽救出塞汉饶性命,到反剃发令时的冲冠一怒,收复江南。经过刻意渲染的那些事迹令翟哲在他们如高山般挺拔。

“多好的时候”翟哲心中感慨。他们很快将走向战场,鲜血会让他们变得成熟,或者是更锐利。

五月中旬。

江南连续向江北岸的扬州府添兵,元启洲奉命率一万兵马过江,加入阎应元的阵营。至此明军在泰兴县驻军已经有三万人。

讲武堂出来的这一百人被编入各营,全部被派往江北,他们中最高的职位也只是千总。年轻人需要用鲜血来积攒军功,但有了讲武堂的经历,他们被提拔的速度一定很快。

明军不停的加固泰兴防线,同时派股兵马试探性向扬州府深处进军。如皋、泰州各地城门紧闭,乡绅都躲入县城郑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为了不让清廷积蓄实力南下入侵江南,大将军府决定在扬州府发动规模战争,不让清兵得到空希明军控制了长江水道,在长江沿线与清兵交战并不吃亏。把战争放在江北总比等清兵入寇江南好。江南无战乱,翟哲才能有充足的银子来维持战争。

海门卫所处在东海之滨,与崇明岛隔海相望。

一列巨大的战船在江边靠近岸边。

海门卫所的守军关紧城门,这里时常受海盗侵袭,岸边数十里没有人烟。

战船在离岸五里之外开炮,铁球轰击在海门卫所前的沙滩上。几轮炮后,无人伤亡,海门卫所的守军也不敢出来拦截。

岸边水浅,这样庞大的海船无法迫近。炮击之后,从大海船上放出如甲虫般的舢板。每座舢板上坐有三十人,两侧的水手奋力滑动,将舢板送向岸

卫所守军只有五百人,见过明军炮火的威势后不敢出来阻击明军登岸。

几十艘舢板来回护送,岸边明军渐渐组建成两千多饶方阵,有人持长枪,有人扛虎蹲炮,向海门卫所进发。

明军尚未走到卫所前,卫所内一阵喧哗,五百守军打开后门逃之夭夭。他们都是汉人,无替清廷坚守卫所的决心。

明军不断登陆,最后竟然有四千多人,在海门县城先巡视一圈,最后回到海门卫所驻守。这些只是明军活动的一角,他们是王之仁的水师。

在向江北增兵的同时,明军开始利用水师优势在扬州府的海岸线骚扰,最深处竟然到达淮河入海口。

扬州守将博洛苦不堪言。

他一面向北京城告急,一面调动大军对明军聚集最多的泰兴县成半包围态势,

江北流言霏霏,传汉人只要逃到扬州府,江南明军会护送他们过江。朝廷在江南设立粥棚救济,身体健壮者甚至可能被征召入大明军队。

清虏在京畿和山东不断跑马圈地,视汉人为奴隶,不断有江北百姓逃至泰兴和沿江县城卫所,等候明军接应的船只。清廷实施严酷的“逃人法”,实行连坐之制,阻止北民南下。

扬州是扬州府的最坚固的城市,泰兴在扬州东六十里处。明军驻扎在此,相当于在清兵眼皮底下设立堡垒。

由于泰兴阻断了扬州往东的通道,泰兴之东的通州、如皋和海门三县都在明军的威胁之下。

博洛知道明军至此仍然在试探,如果清廷一直不做出反应,恐怕明军就要对这三县动手了。但他若出大军攻泰兴,又担心明军借机取扬州城。更何况,他知道泰心守将是当初在孤立无援的形势下坚守扬州半年的阎应元。

急报送到北京,多尔衮迅速做出反应,命鳌拜率五千镶黄旗甲士督李成栋两万兵马从徐州南下驰援扬州。

继湖广之后,清廷在大明在江南的对抗骤然加剧。

逢勤从常州府入南京觐见大将军晋王。

他是江防主将,阎应元也在听他的号令行事。

一见到翟哲,逢勤立刻请命:“清廷在扬州府已然胆寒,处于进退维艰之势,江南府兵集中,正是北伐收复江淮的时候。”

百度搜索更新更快

他来请命。

翟哲摇头拒绝,道:“现在还不是全面出击之时”

逢勤沉思片刻,道:“扬州守军不敢动,南下驰援的清兵鳌拜骄横,李成栋胆怯且心智不坚,如果能击溃驰援的兵马,可扭转大军在扬州府被压制的局面”

他是来要权的,如果大将军府不许他出击,他在江北只能缩手缩脚。

,

喜欢夜明请大家收藏:(m.pmxs.net)夜明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废材弃婿竟是天帝 死神之御风刀 百炼飞升录 炮灰为王[快穿] 诸天之九门楼 穿梭影视世界从亮剑开始 王者:我!全职通天代 玄修成神 春色里 从任家镇开始起航的阿威队长 忘弃仙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韩定食 王者:六边形战士开创AG王朝 殿下他偏要以婚相报 网游:制霸全服,成为宇宙之主 菜地通末世:我囤亿万物资养大佬 身为反派女配,只想扶女主上位 药神归来 我家夫人貌美如花
经典收藏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改革大唐 穿越古代:官府送媳妇 大雪满风刀 血雨腥风逆天行 谋晋 三国之召唤时代 武侠少爷 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祸乱三国,我有神器 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一梦南唐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大明天启帝 世子凶猛,造反是真敢啊 重生大唐:请叫我败家子 红楼之天下无双 一统银河:造反后发现皇帝是老爹 明末风云起
最近更新 汉楚 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明末钢铁大亨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三国:开局黑丝长腿何太后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枌榆草木长 尘埃山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王朝的腐朽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幼帝传奇 难逃懿劫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老子是王,辅政王!
夜明 不老的考拉 - 夜明txt下载 - 夜明最新章节 - 夜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