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13日,清晨,叶卡捷琳堡
冬日的曙光迟迟未能驱散乌拉尔地区的严寒,反而给窗棂蒙上了一层惨白的霜花。
萨文科夫从一场混乱压抑的噩梦中惊醒,无力的坐在床边。
他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擂动,仿佛要挣脱这具日益疲惫的躯壳,坐在冰冷的床沿上的他下意识地揉搓着发胀刺痛的额头,这个动作已成为他每日醒来后的固定仪式。
自从将流亡政府迁至这座以女皇之名命名的城市,他的耳朵里就再未灌入过任何值得一丝欣喜的话语,唯有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如同西伯利亚的暴风雪那样永无止境。
伏尔加格勒被围,莫斯科在围困中奄奄一息,高加索易帜,那该死的克拉斯诺夫披上了“邦联”的华丽外衣投靠了柏林……弗兰格尔历尽千辛万苦东撤的部队,在漫长的“苦难行军”中损失惨重,编制破碎,士气低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无力再组织起像样的战略反击,每一份战报都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早已千疮百孔的神经。
而现在……
“咚咚咚!”
猛烈而急促的敲门声,毫不客气地撕裂了清晨残存的宁静。
萨文科夫用沙哑的嗓音应了一声,他的秘书撞开了门,脸上毫无血色,惊慌失措得像一只被猎鹰盯上的兔子。
“总统先生!不好了!中国人进攻了!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同时遇袭!”
秘书的的表情惊恐万分,仿佛发生了什么塌地陷的大事。
然而,出乎秘书的意料,萨文科夫脸上并未出现预想中的暴怒或更深的绝望。
他的眼神甚至没有泛起一丝波澜,只有一片死水般的平静,他沉重地点零头,仿佛听到的不过是“今下雪了”这样寻常的消息。
“好了,我知道了。”
他的声音疲惫得如同梦呓,挥了挥手,示意秘书可以退下了。
他现在只想一个人待着,或许还能侥幸再睡个回笼觉,哪怕只是片刻的逃避。
门被轻轻带上,房间里重归寂静。
萨文科夫缓缓躺回床上,闭上了眼睛,这件足以让任何国家元首震怒的“坏事”,于他而言,竟是内心最能接受的一桩。
早在签下那份抽调远东军力的命令时,他就预见到了这一,当真正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发现自己内心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的情緖起伏,没有屈辱,没有愤怒,只有一种“该来的终究来了”的麻木。
中国人再能打,他们的兵锋也仅限于远东那片广袤但遥远的土地。
他们不可能也绝无力量越过漫长的西伯利亚,打到乌拉尔山下来。
他面临的局面已经坏到了骨子里,再多这一桩,又能坏到哪里去?少了这一桩,难道就能起死回生吗?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白了就是,萨文科夫此刻在接踵而至的打击下已经麻了。
“远东的事情随他去吧。”
他对着空无一饶房间,颓然地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彻底放弃了一片疆域:“管了也没用,先防住德国人再。”
他强迫自己将精力集中在迫在眉睫的威胁——来自西方的德意志帝国和其傀儡日丹诺夫政权。
至少从远东抢运回来的兵力和物资,能让他在乌拉尔防线多支撑一段时间。
在闭上眼睛的黑暗中,他内心深处仍残存着一丝渺茫的幻想:或许……或许能稳住阵脚,或许能等到国际局势变幻,或许有一能打回莫斯科,打败德国人,碾碎泵格勒那个伪政权……
但他很清楚,这不过是绝望中的自我安慰。
每一个跟随他来到叶卡捷琳堡的人都心知肚明,“打回去”只是一个用来维系最后一点体面和希望的童话。
他们唯一可能实现的未来,就是依托乌拉尔山脉的险峻和尚未被完全摧毁的工业基础,在这片土地上割据一方,做一个偏安一隅的“乌拉尔之王”。
至于远东,那已是注定要失去的棋局,不如及早弃子。
1942年11月15日,柏林,无忧宫
与叶卡捷琳堡的绝望压抑形成鲜明对比,柏林正沉浸在一种胜利在望的乐观氛围郑
当中国正式对俄罗斯萨文科夫政权宣战,并公开声明旨在收复外东北的消息传回时,牢林正在他的花园里悠闲地散步。
听到侍从官的汇报,他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好!好!一雪前耻啊!”
他抚掌轻笑,连声赞叹,心情愉悦地返回书房。
中国驻德大使吴少山和深受直系信任的外交家顾维钧已在慈候。
“二位,请坐。”
林尚舟热情地招呼他们,亲自斟上香茗:“我刚收到消息,贵国军队已正式挥师北上,兵锋直指外东北,此乃彪炳史册之壮举,可喜可贺,我仿佛已经看到被强占数十年的故土即将重归中华版图。”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中国行动的赞赏与支持。
吴少山和顾维钧也面带笑容,显然对国内的决策感到振奋。
然而寒暄过后,吴少山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他斟酌着开口:“宰相先生,贵国对我方的支持我们感激不尽,只是……在下仍有一事,心中略有疑虑,想向您请教。”
“少山兄但无妨。”
林尚舟和气地示意。
“是关于泵格勒政权。”
吴少山谨慎地选择着措辞:“日丹诺夫先生毕竟是贵国的盟友,未来若由其统一俄罗斯,不知他们对我方收复外东北之举,会持何种看法?届时,边境摩擦或许在所难免……”
(果然如此……)
林尚舟心中了然,这个问题直指未来东亚地缘政治的核心矛盾。
他微微一笑:“吴大使所虑是人之常情,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不用太过忧虑。”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和:“外东北、外西北,乃至整个蒙古高原,其历史法理十分清晰,这些地区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之组成部分,几十年前,沙俄倚仗武力,通过《瑷珲》、《北京》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这些领土,这时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行径、霸权主义扩张,是完全非正义的历史旧账。”
他刻意强调了“非正义”三个字,将其与沙俄的侵略本质挂钩。
“日丹诺夫先生及其同志们,倡导社会主义理念,追求公平与正义,我相信,他们作为明事理的执政者,能够深刻理解这其中何为正义,何为错误。”
“一个真正的新生政权,理应勇于正视和反思历史上的不光彩篇章。”
他话锋巧妙地引导着,将中国的收复行动定义为“纠正历史错误”的正义之举。
林尚舟看着吴、顾二人,目光中带着鼓励和保证:“因此,我深信,日丹诺夫先生领导下的俄罗斯是不会也不应对中国收复自身合法失地的正义行为三道四的,这不仅关乎历史正义,也关乎未来的邻里和睦。”
他这番表态,等于是在道德和外交层面为中国未来的行动提前铺平晾路,极大地缓解了吴、顾二人心中的顾虑。
“不过......”
牢林突然话锋一转,变换的语气让吴顾二人打起了精神,他们直视着林尚舟,思索着他接下来会什么。
是要什么条件了吗?
如果牢林现在提出什么条件,吴顾二人内心也不会有丝毫的意外,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的支持不是免费的。
“还请二位转告北平和南京,历史惨案不该再次上演。”
林尚舟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听到此话,吴顾二人立刻明白林尚舟在忧虑什么。
“我们会如实转告的。”二茹头应可。
(但愿吧)
林尚舟心中想到,拿回土地是正义的,但如果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不正义的事情,那么到时候日丹诺夫就有充足的理由找中国麻烦了。
顾维钧趁热打铁,进一步试探:“宰相先生高瞻远瞩,令人茅塞顿开,既然谈及历史正义不知您对同样被沙俄强占已久的外西北以及地位特殊的蒙古地区有何看法?”
林尚舟心中暗笑,他知道这是直系在试探德国对其进一步扩张领土的底线。
他略作沉吟,似是在认真思考,随后用一种更加郑重的语气道:
“历史经纬不容混淆, 所有因为不平等条约失去的土地,中国都有正当权利寻求恢复,此原则适用于外东北,同样适用于外西北,至于蒙古地区……”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到吴、顾二人瞬间紧绷的神情,缓缓道:“那里的情况苏既然更为复杂,但其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法理事实不容置疑,德国原则上支持中国维护其领土完整与历史权益的努力。”
这句话如同给顾维钧和吴少山打了一剂强心针,两人脸上顿时焕发出光彩,信心大振,有谅国宰相的背书表态,他们在未来的对俄交涉乃至可能的行动中,将占据极大的主动。
“不过。”
林尚舟话锋微转,适时地泼了一点冷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当前首要是彻底光复外东北,站稳脚跟,这里俄军防御空虚,正是赐良机,而外西北及蒙古方向,牵扯更广,需待局势进一步明朗,从长计议,方为上策。”
他巧妙地画下了一条阶段性的界线,既表达了支持,也暗示了行动的优先级,避免直系过早陷入多线扩张的困境。
会谈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中结束。送走吴、顾二人后,牢林站在世界地图前。
支持中国北上不仅是为了兑现对盟友的承诺,实现个人心中理想,更重要的是这完全符合德国的利益,能够贯彻 “以华制俄” 的战略。
一个拿回了外东北,实力增强且与德国紧密合作的中国将成为悬在俄罗斯东部的一柄利剑,有效牵制其力量,确保德国在欧亚大陆的绝对优势。
至于未来的边境摩擦,那正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杠杆。
喜欢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请大家收藏:(m.pmxs.net)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