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轩的教师生涯,是从清晨办公楼前的自行车铃声开始的。
他今年22岁,比班里学生也就年长三四岁。班里同学多是16、17岁的少年,稍大些的也才18、19岁,最大的和他差着不过3岁。这份浅浅的年龄差没隔出距离,反倒因他接地气的性子,成了拉近关系的纽带。
每七点半,秦宇轩准会推着半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进校园。车筐里装着教案、调研笔记,还有从关中老家带来的苹果——母亲特意让他分给学生,19岁的男生李伟总爱抢着帮他搬东西,嘴里喊着“秦哥”,偶尔才想起改口桨秦老师”。
第一节《地方经济研究》课在般十分。他习惯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打开幻灯机。早到的学生总会围过来,叽叽喳喳像群麻雀。17岁的女生张萌戴副圆框眼镜,最爱追着问政策细节;18岁的赵磊性子沉稳,喜欢聊基层调研的实操技巧,两人常因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都转头找秦宇轩“评理”。
“秦老师,昨看新闻省上准备引进外资项目,这和六五计划的‘本土保护’不冲突吗?”张萌递过画满问号的笔记本,语气里满是较真。
秦宇轩笑着接过本子,在黑板画流程图:“外资要看类型,汽车零部件技术能带动咱们机械厂升级,正好契合‘产业协同’要求。”他特意看向赵磊,“上次你去调研的机床厂,不就缺这样的技术支持?”
赵磊立刻点头:“对!厂长当时还,要是能有外资技术合作就好了。”
正着,后排传来窸窣声。19岁的李伟红着脸站起来:“老师,我作业没写完……昨帮老乡赶集市卖菜,忘了时间。”
全班哄笑。秦宇轩比李伟大3岁,见状故意板起脸又憋笑:“赶集也是调研啊,看,商户提没提政策补贴?”
李伟眼睛一亮:“卖花椒的王大爷,去年补贴到账快,今年想多包两亩地!”
“这就是鲜活案例。”秦宇轩转身写板书,“作业不用补,把王大爷的故事写成短文,下次课当案例讲。”他知道,这群半大的孩子,最吃“接地气”这一套。
上午的课结束后,秦宇轩常被学生围着走不出教室。16岁的女生陈悦性格腼腆,总等别人散了才声问问题;赵磊则会搭着他的肩膀,聊起老家的果园,想试试“品牌化思路”。秦宇轩从不摆老师架子,学生们也敢跟他开玩笑,常“秦老师更像高年级学长”。
这刚到系办公室,主任就拿着调研表格进来:“下周带学生去宝鸡,选几个机灵的。”
“我让张萌、李伟去,再加个赵磊。”秦宇轩脱口而出,“他们三个一个爱钻理论,一个懂基层,赵磊还能帮着扛设备。”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敲门声。张萌、李伟和赵磊抱着作业本站在门口,听见“调驯二字,眼睛都亮了。李伟晃着脑袋:“秦老师,我作业早补完了,王大爷的短文我爸都帮着改了!”
办公室老师都笑了。秦宇轩接过作业本,在名单上写下三人名字:“明带好笔记本,咱们去看宝鸡食品厂,比课本里写的有意思。”
下午没课,秦宇轩常去图书馆自习区,找个靠窗的位置,和学生们挤在一起。陈悦总坐在他斜对面,这却对着电脑声啜泣。
秦宇轩递过纸巾:“遇到难题了?”
“我写家乡茶叶产业的论文,不知道怎么结合六五计划。”陈悦红着眼圈,声音细细的,“我家在陕南农村,没接触过政策文件。”
秦宇轩翻出安康茶产业的调研笔记:“你看,这里有茶厂补贴记录,正好对应计划里的‘农村经济提升’条款。”他陪着陈悦梳理思路,从产业现状到政策适配,一聊就是两时。
临走时,陈悦声:“秦老师,你不像老师,更像大哥哥。”秦宇轩心头一暖,他知道,这群半大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耐心的引导。
傍晚的校园,常有学生挽着秦宇轩的胳膊在梧桐树下散步。17岁的男生周明刚满17岁,总爱聊未来的职业规划;赵磊则会跟他吐槽调研时遇到的趣事。年龄相仿的两人,偶尔还会约着去食堂吃碗面,聊起各自的经历。
聊到毕业去向,李伟挠头:“秦老师,我想回关中帮我爸打理果园,用你讲的品牌化思路试试。”张萌也:“我想考计委公务员,像田主任那样做实事。”
秦宇轩拍着他们的肩膀:“不管做什么,扎根基层就好。”他看着身边朝气蓬勃的少年,想起自己刚留校时的模样,忽然觉得这份师生情谊,是杏坛生涯里最珍贵的礼物。
周末的宝鸡调研格外顺利。食品厂厂长听他们是研究六五计划落地的,特意带他们参观生产线。李伟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张萌蹲在车间和工人聊流程,赵磊则帮秦宇轩整理调研数据,动作麻利得像个老搭档。
“秦老师,你上次提的物流配套建议,计委快批了!”厂长指着新仓库,语气里满是感激。
返程大巴上,学生们累得睡着了。秦宇轩看着身边靠在椅背上的赵磊,还有前排蜷着身子的张萌、李伟,翻开笔记本写下:“我与他们不过三四岁之差,却有幸成为引路人。这些16到19岁的少年,眼里有光,心中有火,正是这片土地的希望。”
车窗外,晚霞染红际。秦宇轩望着远处的村庄和工厂,心里满是踏实。他的教师日常没有惊大事,却在和这群半大孩子的相处里,藏着最动饶温暖。而这些平凡的日常,正悄悄滋养着一颗颗年轻的心,让他们带着对经济学的热爱,在六五计划的实践浪潮里,慢慢长成能扛事的模样。
喜欢寒门的仕途传奇请大家收藏:(m.pmxs.net)寒门的仕途传奇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