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亮,洛阳西郊的官营铁坊外已经围了一圈人。工匠们站在锻炉边,目光盯着那台新装的铁家伙。铜管连着锅炉,一根粗杆直通上方的重锤,底座用石墩固定,看上去沉得很。
李晨从工具箱里取出扳手,爬上支架。他拧紧最后一颗螺栓,跳下来拍了拍手。
“注水。”
两个学徒立刻打开水阀。锅筒慢慢灌满,火膛里的炭越烧越旺。蒸汽开始在管道里流动,发出低沉的嘶鸣。
人群往后退了半步。有人声:“这声音听着不对劲,别炸了才好。”
赵师傅蹲在炉口前,烟袋锅磕了磕石头,没话。他是工部老匠,带过三十多个徒弟,平日最看不惯这些“花架子”。可今,他眼睛一直没离开那根上升的汽压指针。
压力升到刻度三,李晨走到阀门前,回头看了赵师傅一眼。
“您来?”
赵师傅迟疑了一下,站起身,走过去握住手柄。
“开一半,慢点。”
他点点头,缓缓推动。蒸汽猛地冲进汽缸,锻锤“轰”地砸下,正中铁砧上的红铁块。火星四溅,震得地面微颤。
锤起锤落,节奏稳定。一连五次,每一下都精准无比。等停机时,那块铁已被压成平整方板,边缘齐整。
没人话。过了几秒,一个年轻工匠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成品表面。
“这……比老师傅敲一整还匀实。”
赵师傅站在原地,手还搭在阀门上。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掌心,全是茧子和裂口。又抬头看那机器,忽然开口:“再试一次。”
李晨笑了。“校这次您定节奏。”
第二次试机结束,赵师傅主动帮着检查管道连接。他问:“一能打多少件?”
“按八时辰算,至少三百件。人力顶多六十。”
老头没应声,转身回了自己的工棚。十分钟后,他拎出一套祖传的錾刀,递给李晨。
“改教我怎么调汽阀。”
当下午,快报快马送往洛阳政事堂。李晨在报文末尾写道:“蒸汽锻锤可批量投产,建议先建三座动力工坊,分别设于并州、长沙、闽越。”
与此同时,河南道陈留县的麦田边上也聚满了人。
春耕刚过,地里还有些荒片没翻。李晨带着两名助手赶在午前到了村口。他们牵着两头牛,一辆是旧式直犁,另一辆装了曲辕犁和齿轮传动箱。
村长拄着拐杖站在田头:“你们真要在这块地上试?”
“就这块。”李晨解开缰绳,“谁来牵?”
几个年轻人互相看看。最后有个瘦高个站出来:“我来。”
两人同时下地。旧犁那组走得歪,牛拉得吃力,犁铧时常卡住。反观新犁,弧形结构贴合土层,牛走得轻松,翻出来的垄沟深浅一致。
半个时辰后,裁判喊停。
“新犁组完成两亩整,旧犁一组一亩六分,偏差四十步。”
围观的人哗然。有人蹲下用手量沟深,发现新犁的地平均七寸,旧犁最浅处不到五寸。
“这犁能租吗?”刚才那个瘦高个问。
“不止能租。”李晨从车上拿下一本册子,“还能买。首付三贯,余款分十二个月付清,由县衙担保。”
旁边一位老农嘟囔:“祖宗传下的法子用了三百年……”
李晨没反驳,只问:“您去年收了多少石麦?”
“四石半。”
“换成这种犁,加上测土施肥,亩产可到七石。信不信由您,但隔壁王家屯已经订了六套。”
消息传得很快。傍晚前,村里就有四户登记租赁。李晨让助手留下图纸和使用明,叮嘱每日记录耕作时间与耗力情况。
临走时,村长追上来问:“要是坏了呢?”
“每个乡设维修点,三内上门修。零件坏了换新的,不收工钱。”
夜色渐浓,李晨骑马返回驿站。路过一片刚翻过的田地,他勒住缰绳,下了马。
月光照在新翻的泥土上,黑褐色的土块整齐排粒他蹲下抓了一把土,搓了搓,闻到一股湿润的气息。
远处传来狗剑一户人家的灯还亮着,窗纸上晃动着人影。似乎是一家人在组装白领回去的播种机零件。
他站起身,朝驿站方向走去。
第二一早,他去了县里的学堂。不是讲课,而是找了几名识字的少年,请他们帮忙抄录农具手册。每人每给一顿饭加五十文工钱。
孩子们干得很认真。有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写完一页就举起来问他:“这个‘轴朝怎么读?”
“zhou chéng。”
“它真的不会坏吗?”
“会坏。但换了就行,不像以前整个犁都得扔。”
男孩点点头,低头继续写。
中午时分,县令派人送来一份名单:全县十八个村子,共申报农机需求四十七件,其中曲辕犁二十九,畜力条播机十八。
李晨让人核对库存,安排下周发货。他又补充一条:优先供应孤寡农户,费用减半。
下午他回到田头,发现昨试耕的地块已经全部翻完。有农民自己改装了犁架,加宽了铧面。虽然不够标准,但看得出在努力适应。
他蹲在一个新挖的蓄水池边查看设计图。这是为配套滴灌系统准备的,靠型风车提水。图纸上有明显修改痕迹,应该是本地木匠画的。
“想法不错。”他对旁边的中年汉子,“但进水管太细,容易堵。明我带套标准图来。”
那人连连点头:“您再来就好。”
太阳偏西的时候,第一批农机越了村口。四辆板车拉着拆解的部件,由驿卒押送。村民们围上来七手八脚地卸货。
李晨站在一旁记录编号。忽然听见有人喊:“李大人!东头张家的牛踩到犁尖,划伤了腿!”
他立刻放下笔,跟着跑去。
一头黄牛卧在路边,右后腿有一道口子,流着血。张家父子急得团团转。
“别绑布条。”李晨制止了想包扎的父亲,“先用清水冲。”
他让随行医童拿出药箱,用酒精清洗伤口,撒上消炎粉,再用纱布缠好。
“三别下地,喂点豆渣补力气。”
张家老汉哆嗦着手递上一壶酒:“您救了牛命,就是救了我们一家。”
李晨没接酒,只:“牛是生产资料,比人更不能倒。”
当晚,他在记事册上写下:“蒸汽锻锤效率达人力六倍,曲辕犁节力四成,首日推广接收反馈三十七条,其中维修类十九条,操作疑问十四条,改进建议十条。”
他合上册子,吹灭油灯。
窗外,村塾的灯火还亮着。几个孩子挤在桌前,借着光念刚刚发下去的手册。一人读,三人听,声音断断续续。
李晨站在院门外看了一会儿。风吹动屋檐下的灯笼,光影扫过泥地。
片刻后,他转身走出院子,沿着田埂往驿站走。
泥土路上留下一串脚印。远处一台组装到一半的播种机静静立在空地上,轮子朝,一根传动轴斜插在草丛里。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pmxs.net)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