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贵被方响拆穿破了功,也不装了,嘿嘿一笑,大步走过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端起自己的大茶缸“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
然后长长地哈出一口热气,满脸陶醉地大呼。
“爽!真特娘的爽!这仗打得,痛快!”
方响赶紧抬手做制止状。
“行了行了,我的王大将军,算我怕了你了!这都过去四了,咱这胜利的喜悦能不能稍微收着点?不装了行不行?”
王富贵把眼一瞪,理直气壮道。
“咋滴?我哪里装了?难道我以不到对方三分之一的兵力,打得他们屁滚尿流、跪地求饶是假的不成?”
“这战绩,难道不值得高兴?不值得回味?”
钱卫国见俩人又要抬起来,赶紧出声打断,将话题引回正轨。
“好了好了,两位,我们还是商议一下后面怎么办吧。”
“根据刚收到的最新情报显示,米酱承诺的第一批军事援助,包括一批步枪、迫击炮和部分反坦克炮,已经通过海灾达了阿国港口,正在向前线分发。”
“接下来,阿国方面很可能会有新的动作。”
王富贵满不在乎地摸了摸自己隆起的将军肚,哼道。
“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三子拿着烧火棍打不过我们,难道换上米酱送的二手货就能赢了?”
“热武器?哼,那更是我们的强项!米酱的飞机大炮遇到我们的‘朱雀’、‘玄武’和远程火箭炮,也得绕着走。”
方响也点头表示赞同。
“老王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在热武器领域,我们的优势比冷兵器时代更大。”
“米酱那些援助,最多给三子壮壮胆,改变不了实力对比。”
钱卫国脸上却露出一丝忧虑,他掐灭手里的烟头,然后用力搓了搓脸,试图驱散疲惫。
“我不是怀疑我们的战斗力,我是担心,一旦我们和阿国爆发大规模热武器冲突,事态可能会迅速升级。”
“引发更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干预,甚至…会不会给米酱直接介入的借口?”
方响伸手敲了敲茶几桌面,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老钱,你的担心是有道理,但是,你看现在阿国那边的动向,他们正在重新集结兵力,补充装备,摆明了是不甘心失败,还想再碰一碰。”
“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主动消停是不现实的。”
“有时候,不打一场硬仗,不把他们彻底打疼、打服,边境就永无宁日!”
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继续道。
“而且,这次我的想法是,华军不要再隐藏在复兴军的身份后面了。”
“到了关键时刻,我们两方就并肩子上,明确联手!”
“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接横推到新得利城下!”
“我倒要看看,都把刀架在脖子上了,贾尼赫和他那帮官僚还怎么跳!”
王富贵狐疑地看向方响,确认道。
“老方,你这想法…是团长明确指示的,还是你自己琢磨的?”
这么大的战略动作,必须得到胡力的首肯。
方响坦然道。
“团长虽然没有明‘打到新得利’这几个字,但他之前交代的战略意图很清楚。”
“真要打起来,反击就一定要狠,要彻底打掉对方的挑衅气焰,确保边境长期稳定。”
“以我对团长的了解,把事情控制在边境打闹,不符合他的风格。”
“既然要打,那就打出个长治久安来!我认为,这就是团长的意思!”
王富贵了解胡力,也了解方响,知道方响不会在这种原则性问题上胡乱揣测。
他当即用力一拍大腿,震得茶杯都晃了晃。
“好!那就干特娘的!而且要干就得干得漂亮!”
“集结优势兵力,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和机动优势,速战速决,一路平推过去!”
“帮三子们再回忆下什么叫现代化战争的钢铁洪流!”
钱卫国愣愣地看着这两位煞神,就这么三言两语决定了可能要引发南亚次大陆地震的军事行动,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他张了张嘴,试图再劝诫一下。
“这…这就决定了?要不要再向上面…确认一下?毕竟这涉及面太广了…”
王富贵大手一挥,打断了他。
“老钱!考虑后果、权衡利弊,那是那帮三子高官和米酱顾问该头疼的事!”
“不是我们该在纠结的!我们的任务就一个,一旦他们敢先开枪,那就毫不犹豫地开干!”
“用最快的速度,最猛烈的打击,把他们伸出来的爪子彻底剁碎!”
方响也坚定地点头。
“对!开干!只要枪声一响,就按预定计划执行雷霆打击!”
钱卫国看着两人斩钉截铁的样子,知道再劝也无用,而且上级确实有过“关键时刻配合复兴军行动”的指示。
他只能无奈地抓了抓已经有些稀疏的头发,叹了口气道。
“那…那行吧,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我部华军自会遵照联合作战计划,全力出击。”
他顿了顿,想起另一个问题。
“那…之前抓的那些三子俘虏怎么办?有好几千人呢。”
“按照惯例,是不是…找机会交换或者遣返?”
“遣返?送回去?”
王富贵一下子从沙发上弹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
“老钱你开什么玩笑?老子费劲巴力抓来的,凭什么又送回去?”
“让他们吃饱喝足养好了膘,再来打我们?”
钱卫国再次懵逼。
“不送回去…那怎么办?难道一直养着?这得消耗多少粮食?”
方响这时笑了起来,接口道。
“养着也不可能白养,得让他们去干活!开荒、种地、修路、挖渠!”
“以前我们抓的倭国战俘就是这么处理的,不干活就没饭吃,干得好的还能有点奖励。”
“这套流程,我们熟得很!”
他看着钱卫国,补充道。
“这事就交给老王这边处理就行,他这边有专门的管理经验和场地,华军那边就不用插手了,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钱卫国听着这熟悉的、带着浓厚复兴军风格的“战俘处理方案”,嘴角再次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得,看来这几千三子俘虏,未来的日子注定要在“劳动改造”中度过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广袤的恒河北岸垦殖区里,多了一批穿着破烂军服、在监督下辛勤“建设”的异国身影。
就在王富贵三人谋划着如何教训三子的同时,遥远的米酱,一股由文学发现引发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12月末,着名的风裔米酱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及其团队,经过多年观测和整理,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月球摄影地图集》。
这本图集汇集了最先进的地面望远镜拍摄的月球照片,并进行了精心的处理和详细标注。
被誉为太空时代来临前,人类所掌握的最标准、最详尽的月球地图,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本图集也流入民间,被众多文爱好者奉为圭臬。
在哥谭市布鲁克林区的一栋普通公寓里,一个名叫莱昂内尔·肯特的二十二岁年轻机械师,同时也是个狂热的文爱好者,就迫不及待地购买了一本。
肯特对浩瀚星空有着无限憧憬,每下班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摆弄他那架二手望远镜,或者研读各种文书籍。
这晚上,肯特像往常一样,泡了杯咖啡,坐在书桌前,仔细翻阅着这本崭新的《月球摄影地图集》。
他看得非常投入,手指沿着月海、环形山的轮廓滑动,嘴里喃喃念着那些拉丁文命名。
当翻到一幅展示月球正面某个相对平坦、环形山稀疏区域的高分辨率照片时,他的手指突然顿住了。
“嗯?”
肯特发出一声疑惑的低吟,身体不自觉地前倾,凑近了页面。
在那片灰白色的月面上,一个极其模糊、但轮廓似乎过于规整的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
它不像周围环形山那样有着清晰的陨击坑结构,反而呈现出一种…类似长方体的棱角感?
但由于照片像素的限制,以及月球表面常年累积的月尘覆盖,这个物体的细节非常模糊。
只能看到一点极其隐约的轮廓,仿佛蒙着厚厚面纱的巨人。
肯特的心跳莫名加速,他立刻在自己的书架上翻找起来,找出过去几年收集的、由其他文台拍摄的同一月面区域的照片。
照片铺满了整个书桌,打开台灯,拿出放大镜,一张一张地进行仔细对比。
“这里…好像也迎”
“这张更模糊…”
“但整体的位置和大致形状…似乎真的存在?”
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图像分析人员,单凭肉眼和放大镜,很难做出确切的判断。
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像猫的爪子一样挠着他的心。
几后,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上,肯特忍不住提起了这个发现。
他的朋友迈克对此不以为然,但迈磕表哥,恰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体物理学的研究生,名叫戴维·罗斯。
出于好奇,也可能是为了打发时间,肯特通过迈克联系上了戴维·罗斯,并将那几份标注了可疑点的照片复印件带给了他。
“莱昂,你是你在月球上发现了…人造物?”
戴维·罗斯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学者特有的谨慎和怀疑。
他接过复印件,语气有些无奈道。
“你要知道,月面光影错觉、相机噪点、甚至胶片冲洗过程中的瑕疵,都可能导致一些奇怪的‘结构’出现。”
“我知道,戴维,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
肯特急切地指着复印件上那个模糊的轮廓。
“但你看,这个位置,这几张不同时期、不同望远镜拍的照片,这个类似长方体的影子一直都在!”
“虽然很模糊,但它的轮廓,尤其是这几个直角,太规整了!不像自然形成的!”
戴维·罗斯看着肯特认真的表情,又看了看那几张确实存在某种规律性阴影的照片,学者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他沉吟了一下,随后道。
“好吧,我帮你用学校的设备分析一下,但我们得按科学流程来,不能先入为主。”
接下来的几,戴维·罗斯利用大学实验室里的显微密度计和早期图像增强设备,对肯特提供的照片进行了更专业的分析。
他对比了不同波段的照片,排除了已知的月面地质结构,甚至模拟了不同太阳角度下的光影效果。
分析结果让他自己也感到震惊。
在排除了多种已知干扰因素后,那个模糊的长方体轮廓依然稳定地存在于图像里。
其长宽比例、相对平坦的顶部特征,都和周围随机的月面环境形成了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
尽管图像质量限制了更精确的测量,但基于现有数据,戴维·罗斯不得不给出一个保守但足以石破惊的初步结论。
他找到肯特,表情极其严肃。
“莱昂,根据我的初步分析…月球上那个物体,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概率…不是自然形成的。”
“它的几何特征,超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月面自然构造的范畴。”
肯特听到这个结论,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超过百分之七十!这意味着什么?!
月球上可能存在非自然的、疑似人造的物体!
巨大的兴奋和一种“发现惊秘密”的冲动,让年轻的肯特做出了决定。
他没有选择将发现提交给严谨但流程缓慢的学术期刊,而是联系了几家以报道猎奇和未解之谜着称的报和电台。
“月球惊现古代遗迹?!”
“震惊!外星文明曾登陆月球?”
“柯伊伯地图集隐藏的秘密!”
……
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配上经过刻意锐化处理后、那个长方体轮廓似乎清晰了一点的照片。
以及“哥伦比亚大学体物理研究生专业分析”的噱头,这则消息如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米酱社会引爆了!
从哥谭市到洛杉矶,从芝加哥到休斯顿,报纸、电台、电视脱口秀…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大众媒体都在疯狂讨论这个“月面神秘物体”。
人们聚集在报摊前,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旁,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和阴谋论甚嚣尘上。
怀疑、兴奋、恐惧、好奇…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席卷全米的社会轰动。
喜欢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请大家收藏:(m.pmxs.net)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