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正如杨振所料。
崇祯十六年四月十七日中午,带队前往辽西送信的杨振行营卫队千总崔登科,领着来自辽西的一队人马,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辽阳城。
跟随崔登科一同前来辽阳城的辽西来人为首的也不是旁人,正是以往数次奔走于辽西和金海镇之间协商洽谈各种合作事务的洪承撰与祖泽润两人。
“恭喜都督!都督连战连捷,收复辽阳,诚然是近二十年来辽东前所未有之大胜也!对辽西诸将是一大激励,实在可喜可贺!”
“确实如此!都督辽阳大胜之威名,不仅已传遍辽西,而且关内也是无人不知,近来有关内来宁锦公干者,无不议论都督收复辽阳之功勋事迹,皆谓灭亡清虏,平定辽东,指日可待也!”
洪承撰与祖泽润两个人,进了辽阳城后,一见杨振的面儿,便立刻对者杨振一顿“彩虹屁”。
不过对于这种彩虹屁,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最近这段日子里杨振实在是听得太多了,早就免疫了。
杨振和他们二人见了礼,把他们请进征东将军行营后院正厅,让侍从们上了茶水,随后将他们都打发出去。
室内只剩下杨振、洪承撰与祖泽润三个,杨振毫不客气的问道:
“两位,眼下辽西兵力分布是个什么情况?军心士气如何?如果全力进攻广宁,辽西可有后顾之忧?”
杨振本想点明桑噶尔赛与吴巴什的问题,但话到嘴边还是没有挑明。
“都督可以放心,兵力上没有问题。虽然朝廷抽走了白广恩、张存仁,还有王朴的大同兵,但是马科已率部前出至关外,此外,祖大乐与桑噶尔赛、吴巴什又先后获得总兵之任命,已补足抽调之兵力。”
“桑噶尔赛与吴巴什,出身边外北虏部落,不知道比起当年同样出身北虏的满桂满大帅,以及猛如虎猛总兵,如何?”
马科不必多问,是蓟辽督师洪承畴比较倚重的部将,只要洪承畴下定决心,他肯定是要听命而行的。
至于祖大乐,也不必多,这人既是祖大寿的堂弟,同时也是祖家军里一位非常难得的猛将,比什么祖大成、祖大名、祖泽远等等祖家子弟都强得多。
其人原本很早就被调入关内,跟随前任保定总督杨文岳到处追剿流贼了,麾下人马不多,也就三千来人,但却是杨文岳麾下最得力的一支人马。
在第一次官军为开封城解围的作战之中,祖大乐不惧动辄数以万计的流贼,率部猛打猛冲,表现十分强悍,当然损失也很巨大。
不仅其本人严重负伤,而且其部下也损失殆尽。
后来,刘肇基、吴三桂奉旨南下,替补加入保定总督杨文岳麾下,负赡祖大乐遂被准许返回宁远休养,离开了关内战场。
当然了,也幸亏他因当时负伤,离开了危机四伏的开封城,否则的话,在后来李自成大军二打开封城、三打开封城的时候,他大概率会死在那里。
而且,即使没有死在开封城内,恐怕也会跟杨文岳、虎大威和他们的部下一样,死在后来解围汝宁府城的作战之郑
所以在其身负重伤、兵力耗尽后,被刘肇基、吴三桂的人马替换回来,还真是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句古话了。
于是到了二月里,张存仁奉旨率部入关,改任保定总兵之后,经过休整与补充的祖大乐率部移驻到了义州城,也由副将成为了新的义州总兵。
这一点,杨振在之前就知道了,而且对这个安排也比较认可。
俗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在充满危险的军事前沿,任何统帅选兵点将的时候肯定首先要用能够如臂使指的人。
所以,杨振更有针对性的询问了桑噶尔赛和吴巴什的情况,因为这二人有异心,而辽西方面又搞不定,那么让他们大举出兵东进,恐怕又要拖延很久了。
“这个请都督放心。桑、吴二人虽然各有心思,但其麾下并非铁板一块,且其粮、械军需,一贯仰赖辽西,只能与我们继续合作。眼下有了喀喇沁东路、西路之区分,朝廷又给了他们总兵官之名分,洪督师、祖大帅也承诺将来复辽之后必论功行赏,一定使他们得偿所愿,所以,他们已经领旨谢恩。”
这话是祖泽润回答的。
虽然祖泽润的回答里,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满桂、猛如虎,但是很显然,他听懂了杨振的弦外之音。
下熙熙,皆为利来,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朝廷方面并没有满足桑噶尔赛、吴巴什他们的全部要求,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明目张胆的叛离出去显然并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桑、吴二人收拢草原部落游民和散兵游勇,投效祖大寿麾下,依附宁远城、锦州城为生,已经很久了。
在原时空的松、锦大战后期,他们之所以最后投降了清虏大军,是因为洪承畴带来的关内主力已经在野战中兵败溃散,锦州等地被围日久,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希望。
而现在,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
虽然他们的野心,也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大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再投靠清虏,已经不再是一个对他们有利的选择了。
或许他们会继续拿这个选项当筹码,来为自己换取更多的利益,但是要让他们下决心投到清虏那边去,但凡有点心眼的人就不会这么做。
在对喀喇沁、敖汉部、乃蛮部、翁牛特部的作战之中,他们两个蒙古营俘虏的各个部落贵族、部众等人口很多,从俘虏的嘴里也打听到了很多情况。
这些部落之所以突然变得这么好打,除了辽西兵马几乎主力全出,以及军中配备有大量金海镇出品的犀利火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头一年草原上春夏两季的严重干旱和秋冬两季的漫长酷寒,使得各部落的日子非常艰难。
以往遇上这样的灾,他们会跟着八旗兵南下入关抢掠,八旗兵战力强大,足以打破关口,而他们部落轻骑众多,可以四处掳掠,彼此配合默契。
但是这两年来,这样的机会突然就没有了。
八旗兵没了破口南下的机会,跟随八旗兵作战的草原部落,也就没有了入关抢掠钱粮人口财货的机会。
而且不仅如此,以往“大清国”每年给各部落的王、公、台吉、公主、额驸、命妇们的大笔年俸与例赏,也不见了。
可别看这些年俸和例赏,因为这是除了南下抢劫之外,草原部落贵族们能从外部获取的最大一笔收入了。
再加上前两年,他们与宣大沿边许多关口的贸易,也被突然掐断,他们所需的很多东西想买都买不到,尤其是铁器。
就这样,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延宕至今,有的部落连他们最常用的铁制箭簇都严重不足,他们怎么作战?
“其实也有别的原因。桑、吴二人原来出身于东土默特统辖之下各部落,后被虎墩兔并入察哈尔,再后来察哈尔败于清虏之手后西逃,喀喇沁坐大,不愿归附喀喇沁的散兵游勇,逐渐归在了桑、吴二人之下。
“他们二人虽然自封是台吉,自称是草原上所谓黄金家族的子孙,但是他们世系传承不清,并非所有人都认。如今靠着我们壮大起来,但是在草原上,尤其配合我们攻灭喀喇沁、敖汉、乃蛮等部兼并其部众之后,看着势大,但地位并不稳固,没有我们的支持,他站不稳脚跟。”
听了祖泽润和洪承撰对边外蒙古部落情况的介绍之后,杨振的辽西后方的担忧,随即烟消云散。
只要洪承畴、祖大寿他们能够稳住辽西的后方稳定,杨振也不在乎他们与桑、吴二人达成了什么协议,或者又对二人许下了什么承诺。
一念及此,杨振对洪承撰、祖泽润点零头,也不再提桑、吴二饶事情了,而是直接问道:
“那么,我写的信,洪督师,祖大帅,都看到了吧?他们意下如何?”
杨振在之前写给洪承畴、祖大寿的信中,除了正式通报近段时间金海镇主力大军接连拿下耀州、牛庄、海城、鞍山驿城以及辽阳城的情况之外,也提出了自己对他们的建议。
一个是尽快拿下广宁,收复辽河以西地区。
另一个就是赶在夏季汛期到来之前东渡辽河,然后与杨振会师于辽阳或者清虏盛京附近。
这也是杨振与方光琛、沈志祥、张得贵他们商定下来的和光同尘策略。
如今辽西那边既然派了人,而且是洪承撰、祖泽润这样的人物,跟着杨振送信的使者一同回来,那一定是有了结论。
果然,杨振问话之后,洪承撰与祖泽润彼此对视了一眼,随后祖泽润低头端起来座椅旁边几上的茶碗,品起了茶。
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洪承撰回答杨振的问题。
“想当初,我们约定从东西两面夹击清虏辽沈腹心之地,其后都督率先发动进攻,先下九连城,又下凤凰城,朝鲜反正,断其一臂,然后又转战辽南,迫使清虏无暇西顾。
“都督言出必践,到做到,为辽西兵马提供了突袭边外的绝好机会,辽西兵马于边外用兵,连战皆捷,各路兵马无不感念都督之仗义。
“此次洪督师命我前来,首先一条就是要当面感谢都督对于蓟辽督师府、对辽西各路兵马的鼎力相助,督师府经略边外蒙古部落,都督之贡献,实不下于辽西诸总兵。”
洪承撰完这些话,从座椅上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郑重其事的对着杨振躬身作揖。
杨振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但也站了起来,冲他略微躬身,算是受了这一礼。
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m.pmxs.net)大明新命记泡沫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